香港中评社8日发表评论说,7日下午,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讨论,第一组分组讨论共有22位学者参加,包括3位台湾学者和19位大陆学者,围绕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进行了深入且热烈的探讨。社科院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研究员王鸿志从当前两岸关系形势走向、岛内政局动态及走向、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和近期台湾社会运动四方面做了总结发言。
第一方面,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和走向。总体上,两岸关系进程有所放缓,对此变化心态要平和,要充分认识到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其中,制约两岸和平发展有六个因素,分别是“台独”问题、两岸关系定位问题、国际活动空间问题、军事安全互信问题、认同问题和国际因素介入问题。
王鸿志总结谈道,当前处理两岸关系既要看缓,又要看全球,要有全球视野。中国外交现今面临新局面,中国领导人提出大国外交、周边外交。这种情势下,处理好两岸关系对于我们把握战略机遇期非常重要。此外,也要用新思维处理两岸关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现代化角度,从政策治理转向法律治理的新思维。可以说,这是台湾问题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若可以借此推动国家应急法律的出台,对于两岸关系和国内未来局势稳定都有建设性意义。
第二方面,岛内政局动态及走向,包含两类观点:一是国民党面临执政危机,马英九对年底选情压力非常大;二是民进党形成以蔡英文为核心的领导层,对2016年选举国民党连任压力大,年底选情不容乐观。
第三方面,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这是研讨会中两岸学者达成共识的议题。蔡英文两岸政策的核心表面上叫“台湾共识”,本质依然是“一边一国”,如果不调整,大陆和民进党对话的基础则不存在。不少学者提到近期的热议话题,一些蓝营大佬参与了施明德的“大一中框架”,对此,学者深表忧虑。这反映了蓝营政策向台湾主流民意靠拢的趋势,也为大陆未来做台湾人民工作、处理国民党大陆政策调整带来了严峻挑战。
第四方面,近期台湾社会运动。以“太阳花学运”为代表,讨论形成两种观点:一是传统观点,由于民进党的煽动、美国的支持,以及岛内经济不景气,造成了剥夺感上升,是此次“太阳花学运”发生的重要原因;二是运用新社会运动理论,这种新思维最早由郭震远教授提出,上午他在会议中提到“小确幸”一词,即小资思想的政治化,实际上是20世纪90年代末反全球化浪潮、西方兴起的轻保守思潮,以及民众对传统生活和价值观的回归,都是此次“太阳花学运”兴起的思想根源。
此外,参与社会运动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过去参与者多以劳工阶层等社会弱势群体为主,这次参与者除了学生,还有中产阶级、演艺圈人士,乃至新中产阶级,但群众并未表现出对有产者的仇富心态,这也充分说明当今社会运动和传统运动出现了巨大变化。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