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面对暴力事件时“一哄而上”非良策

2014年06月09日 08:1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针对台北捷运砍人事件在台湾社会引发的如何在危难时刻自保的讨论,台湾《新生报》8日发表社论:《面对暴力一哄而上非良策》,现摘录如下:

  台北捷运发生震惊社会的疯狂砍人事件,至今余波荡漾;上月底一名自闭症男子在捷运上玩计算机,不小心碰触到旁边的人,被乘客误以为有攻击性,引发周遭旅客恐慌;昨天另一名男子因癫痫发作昏倒,周遭旅客吓得于车厢间窜逃;面对紧急危难事故时如何自保,近来有许多讨论,民众误听传言惊慌逃命,固然有失冷静,但是有项“应一哄而上非一哄而散”的说法,后果可能更严重,绝非一般民众在慌乱中的自救之道。

  台北捷运血案发生后,曾任台湾“警政署长”的新北市副市长侯友宜指出,治安维护不能单靠警察,民众在警察赶抵现场前,也应有自我防卫能力来保护自己,让伤亡降至最低;接着他说,民众不要惊慌,团结力量大,要“一哄而上”,不要“一哄而散”。媒体在未弄清楚背景的情况下,这个说法被广为报道,没有受过训练的乌合之众,面对危险性极高的攻击者,“一哄而上”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选项,贸然行事非常危险而且付出的代价极高。

  网络上流传一段引导民众如何自救的短片,内容为无目标的疯狂杀人者,进入一栋大楼滥杀,应如何处置的案例;这个短片的标题为“逃跑、隐藏、搏斗”;内容也清楚指出,这三个自救方法是有先后顺序的,民众在遇到危险时,最先选择的应是逃跑,来不及跑才考虑躲藏起来,最不得已才是与对手搏斗,而且选择对抗的条件很清楚,就是民众已经闪躲到无退路可逃的环境,才可能与对手硬干。

  北捷事件发生后,“财政部长”张盛和在“立法院”备询时表示,北捷喋血案没有人见义勇为,令他感到“有点遗憾”,为什么这么多人没办法对付一个年轻人?这个说法被批评为“冷血、缺乏同理心”。张盛和或许身怀绝技,或许是侠义小说看多了,才会有如此说法。其实此事无关“同理心”,公共场所出现暴力事件,民众应了解如何应付危机事件的问题,而张的“见义勇为”见解,并非良策。

  对于手持凶器的匪徒,在任何情况下,一般民众都不宜与之直接对抗;在国外,如果碰到持刀枪抢银行或抢超商的匪徒,警方的建议是乖乖服从,绝对不会鼓励民众或是员工挺身而出,去当好汉,因为对付歹徒是警方的事。可是台湾媒体对在这种场合“见义勇为”的人,总是大肆报道视为英雄,难免会造成民众偏差观念,连“部长级”官员都有这种思考方向,就是很好的例子。

  就实际案例来看,成功的“一哄而上”案子不多,美国九一一事件中,有一架飞机因乘客“对抗”而坠毁,未让恐怖分子得逞,但是结果仍然不算美满。九一一当天共有四班飞机被劫持,其中联合航空九三号班机因起飞时间延迟,被劫持班机上的乘客,已在机上得知其他三架被劫持飞机分别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及国防部五角大厦,这些乘客自知在劫难逃,于是奋起抵抗,决定采取行动击退劫机者并夺回飞机,乘客们的反击行动迫使飞机坠毁,没有抵达原先的目标。而原先恐怖分子预定的撞击目标,为美国首府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举这个例子来说明“一哄而上”,是因为这项行动通常可能导致两种后果,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以捷运血案为例,“一哄而上”可能会造成更多伤亡,若以自闭症男子及癫痫患者引发恐慌的事件为例,如果真的发生“一哄而上”情事,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民众在遇到暴力事件造成恐慌时如何自保,应有一些原则,也可订出标准作业程序,不到最后关头,民众没有“一哄而上”的责任。

[责任编辑:赵静]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