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媒:民粹让台湾失去诸多机会

2014年06月04日 14:5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4日发表特稿文章说,台湾因为选举,候选人要讨好选民,处处开支票,把民众胃口养大了,造成民众只享权利,忘记了该尽的义务,也造成台湾民粹猖獗。近20年来,台湾四大乱象丛生,台湾民众已经习惯于四大陋习:第一、要北欧的福利,最低的赋税;第二、要零失业率,但要聘用外劳;第三,要瑞士的环境,但是要有印度的工业;第四、要跟全世界签自由贸易协定,但坚持己身的保护主义。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要北欧的福利,但要最低税负。台湾民众要享受北欧国家的福利,殊不知北欧国家的税负是全世界最重的,但台湾民众却要缴最低税负,享受与北欧同样的福利,这根本是缘木求鱼,政客为了选票,不断加码,造成这样的结果,台湾财政破产是迟早的事,只有民众认为这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是头家。这几年“立法院”大开福利支票,通过劳保年金化,一个只是保险制度的产物,却变成年金制,一个制度收入少,支出高,劳保当然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一旦要调高保费,民众怨声载道,政客与媒体随之起舞,说政府抢钱,不体恤民意。

  要达到零失业率,还得聘用外劳,无一人失业,这在经济学上也是不可能达当的境界。事实上,一个社会失业率在3%以下就是完全就业。失业率升高,媒体就大肆报导,不知欧洲的失业率高得惊人,这两年的数字显示,台湾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刚好是聘用外劳人数,或是外劳人数超过失业人数。建筑业高薪找不到工人,连水电工都缺人,现在年轻人只想坐办公桌吹冷气,要找到跟前人那样辛苦工作的人几乎是绝迹。大学林立,培养许多硕博士,却无足够的就业机会。没有学历与技术的市场区隔,使得当年以技职教育创造经济奇迹的台湾,正面临高学历低就的窘境,也是造成薪资无法调涨的原因之一。

  要瑞士的环境,却要比照印度的工业。环保人士对于环保是不遗余力的抗争,但是政客却让高污染的工业不断在台湾到处设厂。台湾老是在环保与就业机会中挣扎,孰轻孰重没人拿得准。就拿苏花高速公路来说,花莲人分两派,一派要环保,另一派要苏花高,花莲人自己都搞不定,要台当局拿出办法,不知当局该怎么办才能满足花莲人的需求。以核四为例,民众痛批台当局草菅人命,说辐射多可怕,老是拿日本核灾为例,日本电力公司是民营,且核能管理在世界上属后段班,绩效与管理技术的进步远输台电,现在核四得停工。为了经济发展,台电不得已只好寻求火力发电,殊不知烧煤炭的火力发电厂会造成空气污染,加速大气温室效应,使民众健康恶化,当全世界主要国家拼命盖核电厂,确保稳定供电,吸引外资,只有台湾走回头路。

  要跟全世界签自由贸易协定,但又采己身的保护主义。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本来就是受与让的问题,这是基本常识。台湾民众要享受其他国家给予免关税或是关税减免,但又要关起门来保护自己的各种产业,真不知台湾有啥本钱做到这点?美国、欧盟、日本与其他国家都做不到的事,要台当局做到,不然就抗议,甚至占领“立法院”,这是国际笑话,一堆人还沾沾自喜,以为可以让全世界看到台湾,说台湾民主多进步。经济自由化是全世界的趋势,人家让利,还批评说为何让利?政客与媒体可以继续呼拢民众,但是受害的永远是民众,因为全世界都在抢占市场,只有台湾在霸占议场。

  台湾的民粹从网络上的笑话可看出一二:

  台当局:你要如何发电

  民众:随便

  台当局:核电好不好

  民众:抗议!!核电有辐射!!

  台当局:火力发电好不好

  民众:抗议!!空气污染很严重耶!排碳太多

  台当局:水力发电好不好

  民众:抗议!!破坏河川生态

  台当局:风力发电好不好

  民众:抗议!!风机很吵!!风机伤害鸟类!!

  台当局:那不要用电好不好(开始限电)

  民众:抗议!!台当局怎么都不照顾老百姓的生活

  台当局:那你到底想要如何发电?

  民众:随便啊!!这是是台当局的责任,你怎么还问我!!

 

 

  如此民粹似的为反对而反对,殊不知哪种当局才有能耐处理这样的要求。

  另一个网络例子则是过去20年来民粹式的反对,使台湾失去诸多机会。例如拒绝杜邦,杜邦去了山东,投资250亿(新台币,下同);拒绝拜耳,拜耳去了德州,投资1260亿;拒绝迪士尼,迪士尼去了香港,年营收1400亿;拒绝F1赛车场,F1去了新加坡,月营收30亿;拒绝古根汉,古根汉去了西班牙,年营收300亿。光是这些投资不知会为台湾带来多少就业机会,政客为了选举妖魔化与抹黑这些企业与产业,只是让台湾失去竞争力而已。

  一个服务贸易协定可以闹得天翻地覆,世界各国都在看笑话了,只有台湾人以为自己很勇敢,自己已成世界笑柄还不自觉,这就是民粹的最佳典范,或许可说是具有台湾特色的民主政治吧!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