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媒体《金门日报》2日发表社论说,流光易逝,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端午节。此节又称为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逢年过节喜气洋洋,希望带来国泰民安。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端午节之由来,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乃战国时代之大臣,热爱自己之国家,期以抵抗强暴秦国。虽是诗人,惟勤于献计,提出许多富国强兵良策献给楚王,所憾未被采纳,反而听信奸臣谗言,甚而将其放逐外地,使其抱负落空,但他虽然失望,伤心不已,惟仍竟日担忧国事,后来就在五月五日那天跳入汨罗江自尽。
百姓知屈原是爱国志士,见他投江自尽,纷纷划船出江寻找他尸体,迨后大家就在此日定为端午节,并且在每年这个时候举行划船比赛纪念他,由于船体形状经过设计逐渐改变,予以装饰而成炯炯有神蛟龙模样,从而曰之龙舟。划龙舟称之划龙船,也含有大家同舟共济,合作努力之意思。此外,还要吃粽子,屈原投江自尽,百姓将祭品掷入江中祭祀他,但怕祭品被水冲散,乃将米装在竹叶包扎,而成现在盛行之粽子,粽子味有甜有咸,有荤有素,有大有小,并不一样,是能表现中国传统习俗应节的食品。
众所周知,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在中国民间传统习俗里,是一年三大节日之一,端是开端,初之意思,古人称初一为端一,初五则为端五,五月初五有两个五字,所以又称之重五,农历系以天干纪年,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五月则为午月,古人又将初五称为午日,所以五月初五又叫端午,可知相关风俗习惯不少,由来传说也不止一个,日本等外国也有端午节。
再如端午节悬艾草,却有一定之科学道理,因五月初五时值初夏,气候多雨潮湿,细菌丛生,易传疾病,艾草、菖蒲发出之气味,可以驱除邪气,消去病毒。又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端午节要饮雄黄酒之习惯,雄黄又名鸡冠,是一种矿物质,也是常用中药,对各种皮肤真菌与金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因而端午节家人团聚,以喝雄黄酒驱走百病,涂在小孩耳朵、鼻子,并在额头上画一个“王”字,则有健身驱邪作用之意思。谚曰:五月一日至五日,涂鼻耳以雄黄,曰:“避虫毒”。而在仲夏之端午节喝上几口雄黄酒,寄寓能驱走百病之愿望。缘此,俗谚曰:”雄雄黄酒,百病多远走”。
科技进步,时代在变,然而各地风俗习惯,代代相传,简化有之,本质殊少改变,如每年春节、中秋节等三大节日,家家户户举行祭祖酬神活动,迄今盛行不衰,则以端午节为例,金门地区社会民间庆祝活动持续升华,各乡镇村里社区与家户,习见端午节前就已开始绑粽子,用以自食或与至亲好友相互馈赠分享,或则举办划龙舟比赛,吸引大批观赏人潮,可见民众至表重视,方兴未艾。
任何地方风俗习惯之形成,必然有其背景种因,能够传承下来,弥足珍贵,尤以贵在完整呈现,人人知其然,复也知其所以然。如果只是“举香跟拜”,有例照例,有俗随俗,流于形式,忽略真正内涵真谛,久而久之,极易变调走样。换言之,逢年过节之意义,犹待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结合,进行随机教育,俾使人人明其来龙去脉,让“缘故”真实相传,不致失真失传。
屈原是爱国诗人,满腔热血,忠于国家,心中无私,却被当时昏君楚王冷落,士可杀不可辱,以死而明志,高风亮节,深入人心,获得崇敬,可见好人不寂寞,忠孝核心价值无可取代。
兹此,当大家欢渡端午佳节之际,应该缅怀先圣先贤之爱国精神,祛私务公,实事求是,团结合作,同舟共济,爱国爱家,爱己也爱人,促使国家安定、繁荣、进步,大家真正安居幸福快乐。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