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台风带来超大暴雨,台南县各乡镇几乎都发生水患,若非平时区域排水疏浚发挥了部分功效,灾情可能会更加严重。台湾《中华日报》3日发表社论说,在进行灾后重建工作时,除了检讨河川堤防安全、水库泄洪时机等问题之外,更要重视河道淤积之清除,并加强上游水土保持,防止山林过度开发,才能避免“八八水灾”的恶梦重演。
社论指出,台南县东面为山区,每逢台风豪雨,经常造成西部平原或沿海低洼地区淹水,如果又适逢满潮,更可能因海水倒灌,积水无法宣泄而成为水乡泽地,使百姓生命财产饱受危害。为改善水患问题,县府透过各种管道,向中央争取治水预算,积极进行各项改善工程。
在“易淹水地区水患治理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计划”中,“经济部”、“内政部”等相关部会,核定给台南县经费达30多亿元,主要包括疏浚清淤工程、治理工程之规划及实施、应急工程和雨水下水道疏浚清淤工程等。其中区域排水清淤工程,业已全部完工,原来阻塞的排水断面,大多已恢复顺畅。
根据统计,台南县去年共疏浚区域排水322公里,是全台各县市之冠。防洪首重因势利导,幸好平时就注重区域排水的清淤,要不然这次台南县的淹水灾情,恐怕不只如此而已。痛定思痛检讨“八八水灾”,除了怪罪气候异常,在两、三天内下了一整年的总雨量外,很多与人有关的因素也不容轻忽。
社论认为,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部分河堤“不够勇健”,未能抵挡洪水冲击而溃堤,何况曾文水库在台风前尚处于缺水状态,一夕之间就“吃饱喝足”,还必须紧急泄洪,让下游各乡镇措手不及,被淹得叫苦连天。为了保护水库安全,避免溃坝,造成百万生灵涂炭,泄洪是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但对于家园淹没、农田流失的灾民来说,又情何以堪?
从这次水灾的教训,我们可以发现,只做区域排水清淤而不做河川疏浚,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目前台当局管主要河川、桥梁之高程设计,都以一百年的防汛标准来计算,但河川疏浚如未落实,将使高程产生变化,原流入台当局管河川的区域排水,可能因河床垫高而无法排入,水患仍无可避免。
社论强调,台当局所管辖的主要河川,大多发源于高山、丘陵地区,集水面积广阔,台风暴雨所汇集的洪水,往往比堤防外的平原还高。目前区域排水汇入主要河川处,大多有施设水门,台风暴雨时将水门关闭,可防止河川洪水倒灌,却也使区域排水无法宣泄,曾文溪沿岸大内、官田、麻豆、安定、善化等乡镇,经常饱受淹水苦,只靠疏浚区域排水,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此外,区域排水汇入主要河川处,应搭配水门兴建抽水站或滞洪池,目前建抽水站的责任在地方政府,但经费庞大,远非地方政府所能负担,台当局与地方应更紧密分工合作,不要让治水只做半套。
社论最后总结说,河川流域与区域排水之治理,如囿于“围堵”的陈腐观念,不断加高堤防,仍旧难以抵挡大自然的破坏,一定要有整体思维,依河川流域系统、地理条件、地貌属性,重做水土规划,不该开发的地方“还地于林”,并加强治山防洪,下游的水患才可望减轻。
[责任编辑:王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