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赋税改革切中时弊 须稳扎稳打避免功亏一篑

2008年08月01日 11:28:00  来源:
字号:    

  台当局“行政院赋改会”昨天召开成立以来第一次联席会议,针对台湾“赋税改革的目标与远景”以及“促产条例租税减免落日之所得税制改革”等二议题,进行初步讨论。前者代表本次税改所追求的价值与方向,后者则事关未来产业租税减免优惠的存废。

  台湾《工商时报》今天发表社论说,一般人或许对后者的实际结果比较了解或关心,但从改革的专业角度言,前者毋宁才是决定此税改成败与否的真正关键。税制改革的起步维艰,须要踏实而稳健的推动,切忌心浮气躁的仓卒行事。

  在研究报告尚未出炉,甚至在“赋改会”未开会前,“行政院长”刘兆玄就对外表示未来营所税、货物税或综所税将会调降,此种发言甚为不宜,不但对委员会不尊重,更显出刘兆玄急于“马上”求表现的不当心态。税制改革须周延设计与妥善规划,最怕东拼西凑或头痛医头,只求短功近利。然而,社论指出,观察近来官员的谈话,发现马当局抢求急效的施政“特色”,似乎亦逐渐蔓延到税制改革上面了。从“赋改会”的开会议程可知,所有的研究案皆被要求缩短一半的研究时间,以配合开会时程。此造成负责研究的学者在时间的压力下,无法对数据的分析与方案的构思作较严谨审镇的考虑与评估。尤有甚者,虽然工商团体不在委员会中,但“行政院”为表示对他们意见的重视,每一议案在提报委员会前皆须先举办二次联席会议,致使开会次数暴增,而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排满这些议程,只好压缩每一个研究案的研究期程。这种做法,不但对研究案的质量造成严重伤害,更令人遗憾的是,这完全减损了当时排除企业代表于委员会内所期待发挥的效益。早知“赋改会”是如此运作,倒不如自始即让企业团体入内,反而可节省大家的开会时间。

  其次,社论认为,促产租税减免的落日不但涉及不同产业的冲击,亦会造成总体经济与税负分配等方面的影响。根据“赋改会”的报告,取消促产租税减免若同时搭配未分配盈余加征10%的废除,当局大约可增加832亿元的净税收。但其对实质GDP有负的0.047%的影响,此外,对实质民间消费与投资亦有不利影响。但若能将此税收用于调降营所税率,则对实质GDP、实质民间消费与投资皆反而有利。此表示把税基扩大并适度的调降税率,的确可以达到经济效益的改善,且有助于建构对企业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惟在考虑用此税收调降营所税时,不能仅以此经济效益为限。由于台湾综所税率最高为40%,两税税率差距的扩大,可能造成企业减少发放股利,借此,企业不但可以递延规避税负,大股东更可以利用保留盈余与资产净值的增加,将原应课税的股利所得转为免税的证券交易所得,果尔,将加重台湾现行税制的不公平性。换言之,赋改会在决定促产落日的改革方案时,根本无法逃避台湾现行资本利得或证券交易所得免税所引起的税制扭曲问题。

  至于,这次赋税改革的目标与方向,社论则指出,“赋改会”所提出“结构式”改革的做法,倒是切中时弊、一针见血之主张。参考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税改经验,除了采取“低税率广税基”的做法外,近来多数国家和地区亦开始重新检讨营所税与综所税的两税合一,并考虑进一步降低劳动力的税负,包括EITC的实施。尤其是为寻求替代性税基的来源,正逐渐将消费税或环境税当成是主要的税基扩大目标。凡此种种,皆可看出在全球化资本移动无障碍以及老年化造成传统所得税基流失严重的双重挑战下,利用赋税改革将现有税制做结构性的调整,已是各地积极尝试的正途。

  社论最后表示,虽然“赋改会”已提出了一份正确的改革蓝图,但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改革的每一步骤都须要稳扎稳打,切忌心浮气躁,以免最后功亏一篑。马当局有此心理准备吗?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