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环境日立下减排军令状 只要痛下决心胜算甚高

2008年06月06日 09:43:00  来源:
字号:    

  台湾新当局在扁政权留下一堆千疮百孔烂摊子里匆忙上阵,百废待举,却又要面对民众马上起死回生的急切盼望,因而显得手忙脚乱、张惶失措,获得的掌声远比不过批评的声浪。但从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开始,终于见到令人耳目一新的作为,台湾《经济日报》刊载社论表示,愿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更要加上精益求精的叮咛。

  世界环境日对台湾的官员向来不过是个逢场作秀的节目,只要声嘶力竭高喊些“我爱地球”之类的口号,就风风光光地打发。因为尽管其他国家和地区用尽手段减碳节能,台湾反正不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国,又是少人理睬的国际孤儿,正乐得独行其是,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不但不努力约制,反而扶摇直上,简直成了地球村里的败家子。

  面对就任之后头一个世界环境日,马“总统”大胆宣示,八到十二年之间,全台湾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回到2008年的水平,17年之内降至2000年排放量,其后25年进一步减为其半。“总统”无戏言,但在两任八年之内,将目前以全球最快速度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紧急煞车,就经济运行的惯性而言,这是何等艰难的挑战;况且还要努力达成经济年成长6%的竞选诺言,在发展与环保的两难冲突之中,追求鱼与熊掌兼得,他的勇气与魄力,值得鼓掌。

  然而社论亦指出,人人都知道,恃暴虎冯河的愚勇,不但成不了大事,还可能有后殃。马“总统”开下的这个军令状如果达成了,立可与扁政权乃至更早的李政权高下立判。但若达不成,八年内二氧化碳排放量还是直线上升,则将成为最大笑柄;不论如何功业彪炳,终不免贻笑大方。如果为了迁就排放量,却令经济发展顿挫,不但无法每年成长6%,甚至还比不上扁政权八年来的平均成长率,则这个高喊拼经济压倒民进党政权的新当局,岂不也成了一丘之貉?

  因此,社论认为,马“总统”固然智慧地选择了一个奠定里程碑的新战场,却也为自己制造了一个极其严酷的考验,稍有闪失即一败涂地。相信当他豪壮宣示时,应已有此认知。既深知后果严重,则以常理判断,必定殚精竭虑,根据经济与产业的现实状况详予评估,做好精准的计算,研拟万全的对策,胸有成竹地从容行事。

  然而衡诸新当局初上任首先面对的调涨油价决策,一个远为简单的问题,只不过是如何调涨、何时调涨,而且有漫长时间、熟虑善计,却搞得交通大乱、民众哗然。则在短短八年之内必须于经济加速成长的同时压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丝毫不得逾雷池一步,这近似不可能的任务,真有能力克竟其功?

  在若干条件之下,并非不能成功。头一个条件甚易达成,那就是大幅提高核能发电所占比重。稍有理性者均知,迄今为止,在几乎不排放温室气体的能源之中,核电无可取代。八年来由于民进党的另一个神主牌作祟,台湾核能发电的比重一泻千里,使增加近50%的能源总供给,全来自排放二氧化碳最烈的燃油、煤与天然气发电。若加速核四厂并联发电,同时将三座旧核电厂的发电机组更新,据估计,核电所占比重即可大幅提高至30%,与美国相当。拜扁政权将目前排放量之比较基准大幅拉高之赐,单单这一个调整,即可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项条件是,全民共同减碳节能。除了产业部门所占的5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民生用途中“住商”及“运输”这两大项也合占32%。因此若产业与消费者一起努力,减碳的效果将如立竿见影;而将公权力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必能见到奇效。

  二氧化碳排放之所以难以控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必支付代价;以经济术语而言,即称为外部性。因此当石化、炼油、炼钢等高能源密集度、高二氧化碳排放产业,大量占用岛内能源、增加温室气体,却将其产出低价销往外国图利,他们唯一的错误就是未为其外部性付出代价。若可依国际评估、岛内行情,为每一单位二氧化碳订定出反映岛内供求、环境损害乃至国际竞争力等代价的适当价格,要求排放者直接付费,则环保团体即不必杯葛相关产业。只要排放者如数支付碳税,同时汽油燃料税加上适当的碳税也一并随油征收,则不问业者、一般家庭、行号、车辆使用者,在此诱因之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必将如响斯应地大为下降。如进一步利用其收益设计诱因,鼓励加速更换低碳节能产品,效果必更显著。

  综上所述,社论认为,由此看来,马“总统”的这一场圣战胜算甚高。只看能不能痛下决心勇往直前。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