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公营私利再掀风波 台邮转资不容轻待

2008年03月21日 09:02:00  来源:
字号:    

  近日,台邮巨款转入一事在岛内反响很大,并且遭到各界对当局的质疑。台湾邮政公司昨天庆祝六十一届邮政节,但媒体关注的议题完全集中在台湾当局高层以政治干预公营事业的资金流向上。

  加速台邮改革 储金透明化 

  台邮四兆多元的邮政储金是岛内储户的钱,不是公营资金。谁有权力决定要将钱转存到一间不在金融重建基金名单内、涉嫌被掏空的银行当中?任何一个民间企业如果做出这种决策,可能马上就会被股东们群起围攻,唯有运作不透明的台湾邮政才敢如此恣意妄为。

  据台湾《中国时报》文章分析,乃以中国大陆为例,中国大陆成立邮政银行让储金的流动透明化,将邮递与储汇业务分开视为邮政改革的重点。否则像台湾邮政在邮务的部分去年亏损超过九亿,单单以大宗邮件为借口给财团的邮资折让就将近二十亿,最后再用储汇业务交叉补贴的方式让账面上保持盈余,“立法院”单看预决算书根本难以监督,导致邮递业务长久以来缺乏竞争力,而四兆多元的邮政储金每年盈余也仅仅百亿余元,看在专业人士的眼中,这样的获利率简直是笑话,更别说是其它政治干预为所带来的隐忧了。

  要解决台湾邮政诸多黑箱作业的问题,“立法院”应要求台湾邮政提出邮递、储汇与寿险业务三分一的财务报表,而长期来说更应该效法欧美各国及地区,加快民营化、自由化的脚步,否则受害的终究是台湾社会大众。

  当局管制不严 疑点重重

  另据台湾《工商时报》社论文章分析,台湾百亿元邮储存款转放置民营阳信银行名下第一项启人疑窦之处在于,事发迄今将近八个月,但相关部门的说词却是各说各话,乃至南辕北辙。例如,究竟是金援抑或借贷,“交通部”、“金管会”,以及“行政院”发言人谢志伟间却是各执一词。须知,从严格的法律角度来论,承担维持金融秩序的金援,以及纯粹民间互通有无的借贷,其间的权利、义务、责任差别很大,岂可随意说说。再例如,到底那一个部门,那一位,下令台湾邮政将高达百亿元的邮储融通纾解阳信燃眉之危,迄今没有人愿意承认,也没有人可以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说分明。台邮兼董事长何暖轩强调事前不知情,“交通部”与“金管会”也相互推托,连顶头上司的“行政院副院长”邱义仁也撇清责任说是担心挤兑,忧虑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让整桩邮储金转存阳信银行充满问号。在讲究一切行政运作透明化的今天,竟然一件事关百亿元金援案的来龙去脉,没有“行政部门”及单位主管可以向社会各界有效说明,岂非荒唐至极。当局几次三番,如此忽悠。这又怎么取信于民,安得民心?

  类似动用金融同业搬现金救急的做法,以前曾经实施,包括台湾中兴银行、“中华银行”的挤兑危机都曾利用同业存款解除,但必须指出。台湾中兴银、“中华银行”都属RTC全额保障的金融机构,阳信则不然,如此的独厚阳信,真是忧心系统性金融风险。拿着人民的钱去救济私银,莫非这就是当局爱台湾的表现?

 

  从金融专业的角度来看,RTC退场后,存款保险恢复限额保障,除了RTC退场前列管的几家金融机构仍有全额保障外,其它金融机构出事的赔付保障,一户只有一百五十万元,阳信非RTC列管几家金融,台湾邮政一百亿元万一泡汤可能只能取回一百五十万元,如此救援几近儿戏,毫无专业判断。以台湾今天的金融商品开发及金融市场之发达而论,台邮的百亿存款资金其实不用担心无处可去;用必须消化存款的借口将资金放置在风险极高的阳信,实在不是理由,至少不是一个合理的、专业的考虑。

 

  最后,当局对于流动性出问题金融机构究竟该不该救援,以及如何救援才是正确,至少合理的做法。台湾长期来存在的银行不能倒神话,也一再敦促当局设定金融机构退场机制,要求依据经营风险订定存保费率,但除了调整存保费率外,其它一事无成。面对台邮储金转存阳信引发朝野质疑,台湾再次呼吁,金融机构经营不善,应依现有的存保法制解决,当局不课永远扮演保姆的角色;但另一方面,当局对于掏空银行资产,乃至草率鲁莽经营伤害存户利益,引发社会动荡不安者,即应予以严惩,如此才能整顿金融秩序,确保民众权益,进而挹注经济发展。(高斯斯)

 

 

 

 

 

[责任编辑:高斯斯]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