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官方委外研究质量粗糙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而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经济部”、“经建会”等单位的现象,近年来台湾的报告质量日益粗糙,加上审查单位管理日益松弛,终于出现荒腔走板的事情。
据台湾《工商时报》今日发表社论文章说,台“经济部”日前公布的一份委外研究报告指出:在新台币长期盯住弱势美元下,二○○一至二○○六年台湾贸易条件恶化,累计损失达八千八百亿美元。这样的报告只要稍具经济概念的人一看便知有问题,因为八千八百亿美元相当于台湾两年的GDP,若损失如此庞大,台湾经济早已崩溃,惟官方审查机制居然未发觉,还直接引述,其荒唐已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而且这绝非单一事件,只是不巧被发现而登上媒体版面而已,其它未曝光的荒唐事迹恐亦不在少数,当局各部会每年各自编列逾亿元的预算委外研究,无异是浪费人民的血汗钱,午夜梦回,主事者岂能无愧?
台当局“委外研究”起于一九六○年代,主因早年当局人力编制有限,且具有大学及研究所学历者不多,因此只好委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研究,以供台当局决策参考。惟如今当局人力充裕,以“经建会”而言,六成具有研究所学历,早应自行承担起研究的责任,但近年“委外研究”仍居高不下,花费亿元的预算与所得到的成果,实在不成比例。尤有甚者,最后存参而束之高阁者十有六、七,如此不具效率的“委外研究”模式,若于私人企业,恐怕早已不复存在,当局天天喊穷,但“委外研究”出手依然大方,真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台湾各部会何以长期存在这样质量低落的报告,犹未能有效改进呢?主要在于官方的政策向来需要学术机构的背书,有了“委外研究”报告的论述,各部会便可以理直气壮的表示:这是经过评估的,至于评估是怎么做的?准确与否?也就不是台湾官方所关注的重点了,台湾官僚体系的目的取向与学界贫乏的研究热情,年甚一年,因此错误百出的报告、荒唐可笑的结论便散见在各式当局委外研究中了。
社论指出,举例来说,台湾一份研究“金砖四国”的报告最后建议应加强拓销俄罗斯及印度,另一份研究失业的报告最后建议当局推动就业创造型产业,还有一份研究欧盟东扩的报告则建议当局拓销东欧并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再如研究环境经济的报告则建议当局建立绿色经济生态,老实说,这样的结论何需花费当局逾亿元的预算才能获致?至于报告资料全数套错者、委托非专业者、碍于政治压力而交际酬庸者更是不胜枚举,如此看来,台湾官方的委外报告频频出错,岂偶然哉?
更可议的是,官方委外报告过于目的取向的结果,使得许多正直的建言,善意的警告根本没有存在的空间,“经建会”委托“本土规划及不动产信息中心”循季调查的房价信心于去年第二、三季大跌,这份报告忠实反映“坏消息”,遂遭冷落,此后不再由台官方举行记者会对外发布了,官方委外研究只想听“好消息”的心态暴露无遗,若寒蝉效应因此而起,未来的“委外研究”质量将更为可虑。
社论说,持平而论,委托专家研究并非不可行,但委托专家研究的目的是在于谘诹善道,以免误判情势而不自知,这样的委外研究绝对不该变成消化预算、为政策背书甚至沦为主事者的交际筹码。有了这样的认知,一切委外研究必须与受委托单位订约,严格管控进度及质量,而受委托研究者更应有文人的风骨,没有能力、没有热情、没有时间亲自研究者便不应接下计划,百万元的收入事小,研究结果误导社会事大,为区区报酬而遗害台湾本土经济,任令誉扫地,岂是智者所当为?
文章最后说,委外研究的病已缠绵,如同七年之病而求三年之艾,虽不可能立即治愈,但若不尽速全盘检讨,其对台湾经济的伤害将难以估计,当局岂可坐视不管?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