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政院”环保署赶在民进党当局已经进入“看守内阁”的最后阶段,还是主导让具高度争议性的兴建苏花高环评案于本周一获得有条件通过,并且获得花莲县政府及地方人士的正面响应。同样在本周一传出由金门县政府百分之百持股的金酒公司,表达对传出财务危机的远东航空公司有浓厚的入股甚至并购意愿,并进而评估转型成立金门航空公司的可能性。
这两则新闻虽然只是巧合的发生于同一天,但论其性质却有一定的相同性。今天台媒《工商时报》发表社论说,就苏花高的兴建案而言,台当局其实早在1990年就已做出兴建的决策,并在十年后的2000年二月通过环评。但旋即遇到政党轮替,当时刚执政的民进党当局还把环评当回事,在严格把关下苏花高纵然通过环评还是迟迟无法动工,到了2003年更是干脆由“行政院”出面宣布缓建。但是在同年的花莲县长补选时,执政党在为该党县长候选人时开出兴建苏花高的政见支票,在2004年陈水扁竞选连任时,也沿袭这一政见诉求,是苏花高兴建案乃又重新启动。不过,却因原已通过的环评已经超过三年的期限,“交通部”不得不在2006年再度向环保署提出环境差异分析变更案,期间又历经十次的审查,在原有环评委员的强力把关下一直无法过关,一直延到去年“行政院”先后更换“环保署长”及完成“环评委员”换届后,总算在本周一才让此一具高度争议性的苏花高环评案有条件通过。
回顾检视苏花高兴建案的波折,除了有开发派与环保生态派之间对立争议之外,从1990年行政院做出兴建的决策,到现在其实也已经历了十八个年头。一项公共政策历时十八年犹未能定案启动,不只行政效率大有可议,自然也会使经费预算不断垫高。同时,决策的反复更是令人摇头,先是八年前民进党执政后,对原来国民党执政时期所为之决策,包括核四案、苏花高案等不是强行停工就是予以搁置,背后隐含的自然是对前朝的不信任与否定。但是核四案轻率的停建最后迫于现实还是必须复工;苏花高案则是被工具化为选举政见,过去对环保的坚持不只不当回事,执政当局最后还通过换署长、换环评委员,以及临门一脚的强力主导才算让苏花高案勉强有条件的过关。执政当局如此的可以为了选举目的而违背原则自然可议,但令人担心或好奇的是,现在的看守“政府”即使勉强把苏花高的环评关卡悉数打通,由于绿蓝两位“总统”候选人对苏花高兴建已公开表示保留的态度,因此苏花高是否真的建得成,还是要继续在可能的政党轮替中持续轮回而永不得超生,前景似乎仍充满不确定性。
比较起苏花高案的一波多折,金酒公司是否投资远航,问题相对单纯多了,同时也决不会延宕一、二十年未能解决。而这个议题真正触及的是,其出发点固然是希望提供金门居民更为便捷稳定的交通工具,以及进一步带动观光、休闲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金门以其离岛的天然条件,运载能量本来就会受限,再加上每年总会碰到雾季的天候条件限制,并不是金门拥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就可以解决。而除非金门县政府自己出资另行成立金门航空公司,否则如果要入股投资远航,以远航做为上市公司,营运必须遵循市场机制,要独厚金门旅客予以优惠价格,或密集增开台金航线恐怕都有事实上的困难。因此金酒公司如果闲置资金太多,把远航做为投资标的,在商言商自无不可,但若冀望因而根本改善金门的对外交通,恐怕未必能够如愿。金门县政府真要减轻的交通负担,补贴票价也许是最单纯易做之事。
综观苏花高的兴建案与金酒评估投资远航案,共同的特点皆在于希望能够提供人民更便捷稳定的交通动线,进而创造更大的发展契机。但一个受限于环保争议,一个必须考虑市场规模,各有一段坎坷波折的路程要走。如何化解争议,获致双赢,响应民众的期待,对于主政者不论台当局或地方都是一大考验。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