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大学评鉴淘汰制好在哪? 台教育界应省思

2008年03月05日 13:31:00  来源:
字号:    

  目前台湾大学教育质量低落,据报载有一些人计划以参加指考,集中选填却不去念的方式,让一些办学最差系所“猝死”。此种状况和大学急速扩充有相对关系。“教育部”为了弥补此一错误的教育政策,只得以评鉴来做为退场机制的手段。

  台湾《联合报》今日刊文说,台湾“教育部”此举仍然涉及到一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一个被“教育部”评鉴为差的学校是否就应该被淘汰,还是要加强辅导要求其改善?如果,是前者的心态,则教育的意义何在?尤其“教育部”的大学评鉴标准是一边评鉴一边修改,根本没有完整高等教育理念下进行评鉴,只以现况和现实问题来进行考虑,当然只能让一些想办大学的系所屈服现况而关门了事。

  文章分析,举例而言,由于现在台湾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居冠,因而在此次的大学评鉴中就非常重视就业的相关指标,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满意度及雇主对大学生的工作满意度,甚者还就此延伸大学毕业科系的实习制度等。结果造成每个学校拼命的打电话要求校友去回答相关的问卷,更可笑的是一些企业主莫名其妙的接到这些电话时,也不知如何回答。

  这岂不是就把大学教育当做职业训练所,一切以学生的就业力当做系级评鉴标准。依此方向,不必评鉴就可以把台湾所有大学的哲学系统统关门算了,因为没有一种工作是可以直接对应到哲学系的。

  评鉴绝对不是淘汰的机制,它是让现有大学了解他们的优缺点与特色。目前的评鉴并没有依照各大学的特色来评鉴,而是拿一套标准让所有的大学一体适用,这样子的评鉴公平吗?

  文章还说,台湾大学生的质量是有下降之现象,但问题是我们要不要这么多的大学生?或者在有这么多的大学生时,我们如何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如果评鉴的目的在于后者,希望这些计划让评鉴不佳系所“猝死”的人士,不要充当“教育部”的帮凶,让有机会上学的学生丧失机会,而是要以监督的角色去提升大学的质量,并向当局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去改善大学体质,才真正符合高等教育的目标与理想。

  目前高等教育也有M型化的趋势,念后段班大学的大部分是弱势族群,如果将后段班大学一一淘汰掉,将会弱势者永难翻身。教育是因材施教,而不是只为强者服务,更不是制造贫富不均的工具。

  台湾“教育部”官员应当思考如何让每位学生在公平受教的前提下维系高等教育的质量?不只是要重新思考五年五百亿乃至于各种教育补助的办法,更必须重新检讨评鉴机制所导致的学术霸权与资源分配不平等问题,让每一位学生有公平的受教权,教授有合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权。

 

 

 

 

[责任编辑:高斯斯]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