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凯雷危机警示:台当局不可忽视私募股权基金

2008年03月17日 09:06:00  来源:
字号:    

  私募股权基金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旗下的凯雷资本公司上周爆发债务违约危机,濒临倒闭,再次重创尚未从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中复元的金融市场信心;引爆次贷风暴的证券商贝尔斯登苟喘数月,终于上周不支倒地,面临被并吞或清算的命运。据台湾《经济日报》社论说,从去年4月次贷风暴延烧至今,金融资本主义全球化掀起的系统性连锁效应一个接着一个蔓延;而凯雷资本最新揭开的隐疾,是私募股权基金的长期低度监理问题,且与台湾密切相关。面对私募股权基金在金融体系的角色巨兽化,“行政机关”该为它立个起码的规矩了。

  很多迹象显示,由次贷风暴引燃的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落底。尽管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欧洲中央银行及日本中央银行等多次联袂出击,以降息、直接注资及协调同业等为金融市场注入资金,期能化解流动性快速耗竭的市场危机;不过,全球资产的市场价值不到一年间蒸发数兆美元,绝对不是注资数千亿美元就能轻易善了的。除了投资人认赔出场、继续持有至到期之外,其中很多蒸发的资产价值是由金融机构昔日提供的信用撑起来的,甚至是一再重复使用的信用;如今这些信用随着资产价值缩水而化为乌有,过度扩张的金融机构自然面临流动性紧缩风险,且会一步步向外蔓延。因此,全球央行救市的行动还会更多,但疗伤期也会跟着拉长。

  社论分析,去年以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景况,大致呈现的就是系统性连锁运作的结果。金融危机先从发行次贷的券商及融资公司,烧向研发并购买次贷衍生性商品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资金全面撤离下,危机又往债券市场的参与者扩散,甚至波及政府公债的流动性。如今,信用紧缩的效应正袭向大量依靠金融机构贷款运作的避险基金及私募股权基金;不只多家中小型避险基金已经清算结束,大型私募股权基金旗下事业也纷纷中箭落马,挂着凯雷名号的凯雷资本正是其中之一,而全球私募股权基金龙头KKR旗下控股公司发行的商业本票,更直接遭到信评机构降低信用评等,更不利其调度资金。

  文章说,与贝尔斯登、英国北岩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同的是,私募股权基金是集结私人资金,运用高财务杠杆进行事业投资,类似创投事业,是金融体系里资金的需求方,通常不被视为金融机构;因而除了规范资金募集者行为,没有受到类如金融机构的高度监理,其财务透明度向受议论。可是,前几年全球流动性泛滥让私募股权基金的操作愈来愈大胆,财务杠杆倍数愈放愈高,并因常以上市公司股票为担保,也将高杠杆操作的风险引入股市。此外,私募股权基金多以投资事业之名向金融机构借贷,因而金融机构表面上债权分散,实际上却已可能超限;加以这类基金偏好多层次投资架构,不易追本溯源,在在加大了债权机构的风险。

  自凯雷集团表达收购日月光股权以来,台湾开始关注、研究私募股权基金的商业模式及影响,并决定采取展臂欢迎的政策态度,尤其是在金融机构的移转上;在监管态度上,当局偏重被投资事业的资本弱化及公司治理要求,但也仅止于限制公司举债上限,相对在敏感、特许产业安全的顾虑上,不及一些地区积极。凯雷资本爆发问题,除了观察凯雷集团能否与其完全切割之外,更进一步暴露了私募股权基金在金融体系快速增长的特殊角色,金融监理机构除了救火、灭火之外,还应该有更积极的作为,例如研究金融机构与私募股权基金间的往来模式及规范;台湾经济如此浅碟,禁不起太大的震荡的。

  眼看着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金融震荡,台湾当局的制式反应都是:影响有限。但从台湾金融机构在次贷风暴受损的规模,由初期的二、三十亿元,半年之后竟以十倍速扩大到二、三百亿元,而且可能还会持续认列,就可充分看出台湾金融机构的侥幸心态,风险控管能力的可信度亦令人质疑。

 

  社论最后表明,呼吁台当局,针对一些地区最近提出的强化金融监理方案,研拟相应的对策,让这波的损失不是白缴的学费;再次提醒当局,不要重蹈次贷覆辙,低估私募股权基金信用危机,它牵动的层面也不容小觑。

 

 

 

 

 

 

 

 

[责任编辑:高斯斯]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