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反通膨迫在眉睫 稳定物价政策还能维持多久?

2008年03月10日 11:00:00  来源:
字号:    

  据台湾《工商时报》8日社论指出,最近国内物价持续走高,核心物价已连续五个月超过二%的警戒线,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眼前当局当然不能没有作为,但也不应在未经全盘考虑下即让冻涨机制及种种补贴措施仓促上路,历史经验得之,仓促出手的政策,非但难以抑制通膨,最后还会加深财政危机,甚至陷总体经济于不可测的风险中。 

  通膨令人痛苦,但是“反通膨政策”的负作用不小,经济学家曾详研二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反通膨政策的利弊,结果发现美国所采取的“反通膨政策”虽使得美国通膨率自一九八○年的一三.五%降至一九八四年的四.四%,但是平均每降一个百分点的通膨率是以牺牲四个百分点的GDP成长率换得的,以当年币值估算,五年下来反通膨政策使得美国损失了一.二兆美元,代价何其昂贵!此一研究彰显政府的反通膨政策,必须有周详的规划,切忌仓促出手。 

  历来世界各地所采取的反通膨政策不少,从最古老的价格管制、道德劝说、紧缩货币、到晚近解除管制加强市场竞争、对高所得者征税以补贴低所得者等等方式,都有人采用过。虽说反通膨措施所获致的效果因时因地而异,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价格管制一项由于负作用太大,近年已少有经济学家再做此倡议。 

  社论指出,遗憾的是,台当局近年来因应通膨的作法许多时候还停留在管制、补贴的思维里,二○○五年“行政院”调降油品货物税以管制汽柴油价格,当局因此损失六十亿元;去年九月甫实施的浮动油价新制,两个月后旋即宣布冻涨,这样的冻涨看似以苍生为念,实则是粗糙的价格管制措施,台当局每每采齐头式的价格管制,在这套价格机制下,耗油愈多者获得愈多补贴,换言之,如此冻涨根本就是拿着“国库”的钱去补贴那些无需补贴的富人,耗费数百亿公帑却仅收微小的稳定物价之功,这样的反通膨政策,岂足道哉? 

  持平而论,冻涨油价并非不可行,惟应订出门坎,譬如对每次加油一百元以内的价格予以冻涨,一百元以上则依国际油价浮动调涨,如此一来既可嘉惠低收入者,又可让那些开大车者知所节制,且不致于形成国库浪费,可同时达成稳定社会、健全财政及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三大目标,当局舍此不为,简直是匪夷所思。 

  近期台当局除了冻涨油品价格之外,为因应国际谷物价格高涨,也在今年二月继续机动调降小麦粉、玉米粉七项货品关税,此外也在今年年初将小麦、大麦、玉米、黄豆四项大宗物资的推广贸易服务费率由万分之四降为零,未来更将依已完成修正的“加值型及非加值型营业税法”第九条之一,调降小麦、大麦、玉米或黄豆的进口营业税。当局所采取的一连串降税措施,虽旨在抑制通膨,但生产者愿否将降税的好处分享给消费者不得而知,当局以巨大税收为代价却难以预估其对稳定物价之效,“国库”的虚掷,官僚思维的僵化,莫此为甚。 

  面对通膨压力漫天盖地而来,当局必须评估自己有多少财力,并研究如何让有限的财力做最适的运用以创造最大的平抑物价效益,绝不可民怨一起便随之起舞,选举一到便做散财童子,以当前每年财政赤字仍逾二千亿元来看,当局府根本没有多少子弹来因应这场通膨战争,若不临深履薄步步为营,恐怕通膨战役未毕,“国库”已无可用之财,台当局手中也已无安定民心之策,届时台湾经济岂能无危?   

  社论最后说,如今第三次石油危机冲击着亚太各区,如同在检测各地的因应能力,台湾如果尽推一些仓促上路的反通膨政策,而没有依据险情,审时度势的阁员,这场对抗通膨战役,注定要失败。

 


 

[责任编辑:高斯斯]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