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神秘鐽震疑云重重 若无瑕疵谢为何急于切割?

2008年02月26日 10:47:00  来源:
字号:    

  台湾“国防部长”李天羽请辞,“行政院”宣布资金禁入鐽震,而鐽震的董事长吴乃仁声明将召开股东会讨论公司解散事宜,到此为止,这桩引发莫大争议的事件好似就此落幕。但就是因为这家神秘的公司留下了太多的疑点与空白,在全部真相还没有完全揭露前,鐽震事件恐怕不能太轻易的就让它成为“过去式”。

  台湾《中国时报》今天的社论指出,鐽震公司的疑云,至少还有几项尚待澄清的空白:

  首先,不论当局投资鐽震的资金是否已经确定不会到位,也不论鐽震公司届时会不会真的解散,这其实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先前鐽震公司还未曝光的运作期间,“国防部”是否已经与鐽震公司签订了若干授权合约?或是已经实质洽谈了若干军火采购,而且也是否真如部分媒体所传,是否都已经接近定案?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接下来会怎么处理?由“国防部”接手处理,还是由原班人马继续操作?这一点到现在都没清楚交代,却是相当关键。

  试想,如果李天羽辞职,鐽震公司解散,换来的只是“化明为暗”,一切操作还是由同一批人在运作,只是变得更隐密。届时相关回扣去了那里也没人知道,“国防部”只有事后埋单的份,等到真正开始追究,亦不过是台湾再多几位避居海外的“汪传浦”而已,那么就算此刻揭发了鐽震案,未来还是可能白忙一场。

  其次,李天羽仓卒的下台,尽管官方说法是要为鐽震公司处理不当负起政治责任,但任谁都知道这当然不是真正的理由。目前较流行说法,一是“府”方主动“暗示”李天羽辞职,二是李天羽自知情况不妙,选择提前跳伞,以免未来酿成弊案难以脱身。真正的内幕或许短期内不易澄清,但不论上述说法中的那一种,内情都不单纯。如果李天羽是被“暗示”要下台的,显然是认为他“挺鐽震不力”,甚至是“配合度不高”;如果是后者,那也意味李天羽深知这其中包含了庞大的“利益”,也包含了庞大的“争议”,再不切割迟早引火上身,沦为代罪羊。如果在军系中一向被视为扁嫡系的李天羽都免不了出局,成为民进党执政期间任期最短的“国防部长”,如何不令人好奇,这背后究竟存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纠葛?

  再其次,也是鐽震案从头到尾最耐人寻味,也最不曾交代的一个环节,即为什么这一切是由新潮流的“双仁”在主导?不论是隐身幕后的邱义仁,或是台面上挂名主导鐽震公司的吴乃仁,过往从政经历与专业都不曾涉及军火采购,更何况他们两人在党政部门的身分与角色都未褪尽,还都刚好隶属同一特定派系,怎么敢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成立公司,强行介入军火交易,甚至赶在“看守政府”阶段,就暗中洽谈重要军火采购,而且摆明的要逃避“国会”监督,这中间要说全无“私利”考虑,恐怕是违反所有人的常识吧!耐人寻味的是李天羽下台后,接任“部长”的蔡明宪,偏偏又是新潮流出身,或许只是巧合,但给外界的观感,好似是移开石头,交由“自己人”操盘一样。如此要说鐽震疑云已经落幕,恐怕很难令人释疑。

  军火采购毕竟是动辄涉及天价的交易,再微薄的折扣比例,都是惊人的数额,没有制度化的内控与外控监督机制,很可能就沦为贪污与弊案滋生的温床,国民党执政时期的若干军事采购弊案,至今都还是该党甩不掉的包袱,这一点民进党应该看得很清楚,如果鐽震案的后续再要处理不当,很可能也将沦为民进党挥之不去的包袱之一。

  所以,社论呼吁,请不要再扯什么成立鐽震公司是为带领军需产业的奇谈怪论,或说什么解散鐽震公司是台湾利益的损失云云,原则上再对的事,只要时机不恰当,主导的人不对劲,处理的方式有争议,都可能成为一桩坏事。更何况,鐽震公司若真的毫无瑕疵,谢长廷又干嘛要切割呢?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