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湾教育已千疮百孔 请杜正胜回归专业主题

2008年02月07日 09:43:00  来源:
字号:    

  台湾《联合报》2月6日刊载社论说,今天是农历除夕,家家户户正准备欢度春节。很多高三学生刚考完学测,虽可暂时轻松一下,却也可能因为今年试题的部分争议而忐忑不安。另方面,“教育部长”杜正胜恐怕也高兴不起来;出访南美洲的计划曝光,整个行程临时喊停,打算花公帑“做”新闻的事尤其饱受批评。过年期间众人休养生息,“教育部”官员既然腾出了原本计划出访的额外空闲,不妨利用这段假期闭门思过,就从学测争议开始,反省一下:有多少相关教育的正经事尚待进行!

  杜“部长”本属“内阁”改组、列名换人“呼声最高”的名单之一,也曾准备下台,办公室装箱打包的行动都让媒体记者拍摄过了,却在陈水扁“为宪政创新惯例”的退回总辞动作之后意外留任。这样的“部长”,在“看守”的短暂期间却排了出访的庞大行程,出访目的据传包括接受“部长”个人的荣誉博士头衔等等,难谓与改革教育直接相关;倒是让特定媒体随行报导的大笔预算,却已径自编列。这整件事,只要还稍有一丝合理性与正当性,大概也就不至于在新闻曝光的短短几小时之内迅速取消了。

  社论指出,任何一位看守性质的“内阁”官员,临下台前如此浪费公帑,都属不宜;发生在“教育部”,尤其令人非议。“教育部”职司百年树人大计,“教育部”官员堪称全台师生的大家长,肩负的责任较“为人师表”还更严肃沈重。但近年以来,“教育部”所做何事?从“部长”以至“主秘”的轰动新闻,又多属何种性质?杜正胜个人的“部长嘉言录”,从“三只小猪”到“闭目养神非呼呼大睡”种种,在一般小学生之间亦传成笑谈。幕僚人员一马当先处理中正纪念堂事件,横眉竖眼闹成全台性的风波主角,和“部长”双双列名民进党“新三宝”,实贻杏坛之羞。就连这次出访争议,看国际文教处长代为宣布取消行程,答覆记者发问时左闪右躲、左支右绌,多么难堪。堂堂“教育部”官员,形象沦落到这种地步,还有什么威信可担当全台教育的决策者?

  台湾的教育景象千疮百孔。从高官富商到名流艺人,争相把子女送出国念书的例子比比皆是;“内在美”、“小留学生”这些名词人尽皆知,可见民众对台湾本身教育体系的不信任已蔚为风潮。这其间固然有传统观念造成不正常的升学压力因素存在,但“教改”弄成雪上加霜,亦是令许多家长失望的重大原因。以往舆论多批评“教育部长”换人过于频繁,以致执行教改未能政策连贯,令师生无所适从。但如今杜“部长”连任已多年,徒以“去蒋”、“去中”政策闻名,对真正攸关教育主旨的事项倒未能留下令人有印象的政绩,难道不是造成教育领域百废待兴的因素之一?

  教育政策既缺乏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领导官员又因“心有旁骛”而致事务执行层面紊乱且松散。就以全台学生最关心的基测及学测而言,去年发生了“中研院”学者指责中学基测量尺不公的争议,引起考生和家长的恐慌和质疑。今年初的大学学测刚结束,因考题过于“生活化”,出现了流行歌词、电影话题等,招致“考题媚俗化”的批评,全台教师会亦指这次学测的鉴别度低。至于去年大学指考结果出现“平均每科二点八分即可上榜”的惊人事件,更足征教育素质低落。凡此种种,都是教育政策偏差和事务执行失序的指标,对台湾人才竞争力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社论批评,教育“脱轨”如此重大的危机逼近之中,“教育部”还不该回归专业,办点正经事吗?“部长”下台倒数之前,还在筹划浩浩荡荡的南美之旅,难道要把什么“和巴拉圭签署体育交流协定”当作个人任内的重要政绩吗?当一天“部长”,就应该认认真真地撞一天“教育”的钟。请“教育部”回归教育专业主题,否则未免太对不起莘莘学子及万千家长。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