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歧视字眼泛滥令人发指 谁来保障台湾基本人权

2007年12月14日 15:55:00  来源:
字号:    

  今年四月,超过二百七十万人次收听率、千万年薪NBC「艾默斯晨间」主持人Don Imus因出言污辱以黑人为主的罗格斯大学女篮队是群「卷发妓女」(nappy-headed hos),舆论哗然,虽然事后两度公开道歉,但仍引起民权领袖及妇女团体施压、广告商撤除广告,NBC总裁卡普更表示,针对这种言论没什么商量余地,就只能停播,并将艾默斯解雇。艾默斯虽然辩称只是玩笑,并公开道歉,但美国社会对于种族、性别等歧视有着不能跨越的红线,在各方压力下,他也只能黯然离去。

  相形之下,台湾媒体名人、政坛人士、政府官员,甚至是“教育部”高官,近来在族群、性别等歧视字眼,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却不见任何道歉,反倒得到支持者满堂的喝采。台湾《中国时报》文章感叹,台湾到底成了什么样的社会?

  种族受到歧视、性别受到歧视,各式各样的歧视充斥在人类不同社会,挑战世人对“人权”的追求。各种不同形式的基本人权,更是人类用鲜血持续争取得来的。即使是美国,对种族、性别等基本人权,也是长年来的努力,才得到今日的较佳环境。当年三K党对黑人的迫害,是被许多白人公开赞扬的,七○年代之后,民权运动的努力才逐渐奠定美国社会对种族平权的基本坚持。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往往重点并不在这些运动,而在社会中是否发展出有效的监督与制衡力量。“权力使人腐化,绝对权力绝对使人腐化”,除非具有实质制衡力量,否则滥权的机会比想象来得大。容或某一特定个人可以忍受诱惑,但要所有人都能忍受诱惑,则是不可能之事。为了防弊,最重要之事在于建立制度上的监督制衡力量。少了制衡力量,光靠个人道德操守,是无法保障基本人权的。

  文章指出,任何的言论都可以得到部分选民的欢欣,也可以让一部分人喊爽。但是,为了迎合部分选民而失去坚持正义的最起码价值,在历史洪流中终将面对后人的审判。说蒋中正独裁、“二二八”杀人、白色恐怖、政党黑金、政客包工程、官员营私,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更关键的是,百年来华人社会没能发展并建立出制衡与监督的机制,所以让这些现象层出不穷。而今政党轮替了、政权和平转移了、强调人权、多元共治,但是,制衡机制仍然完全不见。于是,贪腐依旧、侵犯人权之事仍得到喝采,许多人大谈转型正义,要为“二二八”及当年白色恐怖平反,却不知手段没有改变,人权依然只是口号。

  社会学不相信个人意志可以决定一切,只看重结构面的社会力。人们会受到集体氛围影响,当年侵犯人权的“凶手”,那一个不是自认在为社会国家尽力?那一人不是坚守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若处于当时的情境,恐怕大家的行为也好不到那去。这是结构的问题,也是历史的命运,后人责备先人时,往往要多带些同情的眼泪。

  文章最后说,当政客言辞愈来愈辛辣、愈口无遮栏,彷佛看到前人的阴影。先哲曾说:“历史的教训就是人类不肯接受历史的教训。”人权园区纷纷成立、自由广场也已揭牌,但是,台湾离保障基本人权,恐怕还有好长一段距离!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