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计处”昨日公布十一月物价概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高达四.八%,创下近十一年来次高纪录,惟代表长期物价走势的核心物价,年增率却高达二.三六%,创下1999年三月以来新高纪录,而且已连续五个月超过值得注意的一%;另外,以美元计价的进口物价年增率也高达14.9%,创下十二年多以来新高纪录。总计大多数物价指针显示,下一波物价压力正在快速、大幅形成中,虽然台湾“央行”总裁彭淮南声称会采取适当因应措施,台湾《工商时报》社论认为,岛内的物价涨风主要来自世界性的原物料飙涨,“央行”准备采取,也能够采取的货币紧缩措施,虽然多少有助于压抑物价,但并不能称得上“对症下药”,朝野宜有面对物价涨风及采取更有效策略的准备。
依据“主计处”统计资料,十一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为4.8%,虽低于十月惊人的5.3%年增率,但仍然居高不下。其中,尤其以食物类涨幅12.8%最为惊人,而且,因为涨风源头系国际谷物行情暴涨,短期内回跌机会不大。根据“主计处”的说法,近两年国际小麦价格大涨一.五倍,黄豆也涨逾八成,直接带动岛内泡面、蛋糕、面包、色拉油等食品加工品价格上涨。今年以来亚洲各国CPI上涨很大的原因,都是食物类价格大涨,中国大陆一至十月食物类价格大涨11.3%、香港3.8%、南韩2.2%,相较之下台湾的涨幅尚称温和。
社论坦言,台湾系一自然资源生产相当有限的经济体,不仅不生产原油,铜铁煤工业原料也无蕴藏,虽可以生产一些稻米、水果等农作物,但应付岛内庞大消费人口,尤其面对食物多元化挑战,仍然必须高度依赖进口。总体而言,台湾面对未来国际物质供需严峻局面,因应的本钱非常有限。依据日前媒体报导,英国巴克莱资本公司甫发布的预测报告即指出,因为亚洲需求持续增加,供给持续紧俏,国际商品价格会持续上涨,油价明年会超越每桶一百美元,铜价也会创下新高,谷物价格则因库存数量创下三十年来最低点而看涨;整体而论,巴克莱资本公司认为,全球商品行情新一波的涨势才刚开始。
既然这一波的岛内物价涨风,最主要的症结在于国际原物料价格的持续上扬,而非前几个月前的台风暴雨造成的蔬果售价上涨威胁,更非货币供应数量失控,社论认为当局的因应策略即必须跳脱旧有的思维及做法。
首先,调升利率也许不无小补,但绝对不是对症下药。依据“央行”总裁的公开谈话,政策上“央行”的决策会往中性利率调整,并以维持物价稳定为优先,也就是利率应该会微调,但不会像美国般大幅调整,以免控制物价尚未见效,就要付出牺牲经济发展的可观代价。但必须指出,既然物价涨风源自国际原物料价格持续上扬的进口成本推动,提升利率的效用必然有限。
其次,相对利率调升,台币汇价升值效用可能更直接,也更有效。众所周知,因为岛内景气长期低迷,“央行”持续实行利率、汇率双低政策,如此做法固然挹注经济,但也提高了进口物价成本,助长了岛内物价涨风。虽然为了出口产业必须适度抑低汇率,但当物价成为台湾头号威胁之际,“央行”势必不能再两头讨好,不能当机立断,情势势必更加混乱,届时物价稳定及经济发展恐怕两头落空。
最后,社论警告,国际原物料涨风,以及原物料变成战略物质的时代已然来临,主动出击、签订长期合约、抢购国际物质,已经成为必要之恶。从最近国际原油、玉米、黄豆的由单纯民生物质演变成战略物质的经验,传统上认定农林、油钢产品可以无限量在国际市场上自由购买的想法及做法,显然有必要大幅修正。虽然不乐意见到台湾加入抢购行列助长国际原物料涨风,但台湾天然资源贫乏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及弱点,为了妥善因应发展中的国际原物料供应紧张乃至价格上涨趋势,朝野必须主动出击,主动掌握供应来源,才能确保经济发展及民生需求。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