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不见冲突不罢手 台当局成带头闹事最大乱源

2007年12月07日 10:41:00  来源:
字号:    

  为了两块牌匾拆或不拆,中正纪念堂园区这几天彷佛如临大敌,不仅相挺拆匾或护匾的民众大量聚集,警察与保警对峙,“教育部”与台北市政府连番互呛,每天都有新的拆除期限公布,甚至整个园区还罕见的为此封园三天,若干冲突的憾事已经发生。如今恐怕谁也不能预期,在拆牌匾的剎那间还会有什么意外发生,一桩公共建筑物的处置争议,都已推进到这种一触即发的局面了,还未见主其事的一方有和缓迹象,甚至持续口舌相激意图扩大事端,足证当下的台湾,当局已经成为带头闹事的最大乱源!

  台湾《中国时报》社论说,在这个过程中,看不到什么转型正义被彰显,只看到政治算计与行政专断的粗暴;更看不到和解共生的任何一丝气息,只看到刻意撕裂社会,扩大对立,不见冲突绝不罢手的邪恶居心!如果拆两块牌匾,目的只在估算其能换算多少选票,除了嫌恶,真不知还能表达什么感觉。

  一群当家主事的执政者,既然没有眼瞎目盲,就该知道若有那么多人反对拆匾,就已经证明这个决策还未取得全民共识,还需要更多的对话,更多的研议,甚至更多的耐心去寻求解决,去形成共识,而不是政权在我手上,我要拆什么毁什么,都是我说了算,谁也不准置喙!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思维,难怪“戒严”会不经意就说出口,也难怪会有意图要去清算人家三代,一路走来打着“反威权”的名义为所欲为,打造出的却是另一个“威权”!这样的执政者,其实已没资格再垄断民主的冠冕。

  要知道,中正纪念堂这个公共空间,从头到尾都不属于“教育部”,也不属于台北市政府,它们有的只是管理权,拥有中正纪念堂园区的是台湾全体人民,有资格决定中正纪念堂未来命运的,也是台湾人民,不是“教育部”一纸片面的行政命令,更不是心中想着选票的政客。

  中正纪念堂矗立在现在的位置上已经有三十多年,随着岁月冲刷、物换星移,它早已褪去昔日威权图腾的象征,成为国外观光客驻足的景点,同时也是民众日常休憩的场所,它也早就溶入台北这个城市景观与历史的一部分。没错,它是铭刻着若干记忆,有人至今依旧“怀念蒋公”,有人则视其为“威权象征”,两者都反映了台湾多元的生命史的记忆,难道不该彼此尊重与包容吗?更何况对一九七○年代以后出生的新世代而言,他们对中正纪念堂所拥有的则是另一种记忆,要拆匾或是护匾,难道不该问问他们的想法吗?

  社论认为,没有一个公共建物是不能更动的,历史曾有多少著名建筑,在无情的朝代更替与政治清算中被摧毁?但那毕竟是专制封建的年代,当下的台湾不是早已走出了那样年代?要怎么处理过往的一切,要怎么做到真正的转型正义,都该展现更文明、更包容的胸襟吧!否则还有什么资格谈民主,讲正义?

  在这不妨平心静气的问一句,从倡议要对中正纪念堂更名、拆匾甚至封馆的那一刻起,有开过任何一场公听会吗?有做过任何大规模的民调吗?有更广泛的邀集民间团体沟通对话吗?没有,统统都没有,有的只是一意孤行的坚持,以及煽动对立的不良意图。

  讲再白一点,只要听听陈水扁、杜正胜这两天嘴里撂出的狠话,就知道他们的意图,哪里是在“反威权”?他们就是要激起深蓝版块的激情,就是要提振深绿版块的士气,就是要深化台湾族群、认同的对立,就是要转移他们施政不佳的焦点,就是要借机炒热选情,而拆两块牌匾能够引来这么多的政治效应,正就是他们所要的结果。

  社论最后表示,尽管知道此刻所有的呼吁都是蚊子叮牛角,但还是要说:杜“部长”,回到教育本业吧!那么多教改的烂摊子需要收拾,那么多偏远学校付不起营养午餐费,那么多中辍生浪迹街头,那么多校园的暴力与不当体罚问题……“行政院”下设个“教育部”,管得不就是这些事吗?难道人民纳税支付教育官僚的薪水是要他们来拆历史建筑,与地方政府官员互呛,外加挑起人民对立?中正纪念堂的未来,何妨就还给人民审议吧,台湾人民应已有足够的智慧,来处理这个问题了。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