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现今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的投资,主要是基础性的制造业,技术含量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企业对劳动成本低的地区偏好比较大。与此同时,东南亚紧邻中国,货物运输成本相对低,成为众多制造业企业布局的重点区域
日本的产业规划,一直深受日本海外最大的产品销售市场中国的关注。然而据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于5月14日发布的2012年度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日本今后计划重点开展业务的国家或地区,选择东盟地区的企业占总数的44.7%。
这是东盟地区在该调查中首次位居榜首。自1999年度该调查开始实施以来一直稳坐首位的中国占比为36.7%,此次下降到了第二位。日媒方面表示,如今日本为分散中日关系恶化带来的经济风险,正着手向东盟等亚洲其他国家广为借力。日企担忧的是:“人工费增加”、“中日关系”和“中国经济发展放缓”三大因素。
对上述现象,有观点表示,或许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正在动摇。
日企欲东盟飞
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初值显示,2012上半财年贸易收支为逆差32190亿日元(约合2540亿元人民币),创下197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半年度新高。这主要是因为对华出口减少。除中国经济发展减速外,因钓鱼岛问题而恶化的中日关系尚无改善迹象也是主因之一。共同社称,日本的贸易逆差很可能将长期持续。
因此,日本企业便将直接投资重心转移到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
5月13日,安倍晋三首相与东盟轮值主席国文莱的国王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在首相官邸举行了会谈。会谈中,双方在相互合作以助该会议顺利举行方面达成了共识。
某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日本作为岛国,一直非常重视东南亚各国的海洋合作。特别是安倍再次担任首相后,日本更加重视与东南亚各国的海洋合作。从上述的观点中,我们可以推论,中日关系紧张是日本产业转移的背后因素之一。
“钓鱼岛事件后,日本方面与中国有领土纠纷的一些东盟国家加强经济方面和海洋军事上的合作,是希望借此给中国造成一定的压力,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因此出现降温的情况。”该研究员称。
与此同时,日企在华的境地已经大不如前。日本8家汽车公司先后宣布在中国市场遭遇销售业绩暴跌。中国的反日情绪与规模,更是让日本旅游业、航空业、零售业等将遭受长期打击。
“汽车制造业一直被认为是日本整个制造业的龙头产业。它的业绩暴跌对于日本经济影响非常大。”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认为,自钓鱼岛事件升级以后,日本企业在华发展趋缓,将产业转向东盟地区,完全是国家方面寻求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正常行为。
有统计显示,2011年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额是2010年的2.4倍,达到1.5万亿日元,连续两年超过对华投资的1万亿日元。
资料显示,在安倍内阁成立之初,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访问缅甸,就是为推进日缅经济关系,为日本企业进入缅甸提供支持。此外,安倍上任后的首访也选择东南亚四国,将经济重建作为最优先课题,并提出了“融入不断成长的亚洲经济圈”的观点,希望促进经济合作与基础设施出口,推动日本企业走向世界。
马遥认为,东盟各国现今无疑能给日本提供更多的利益。日本将产业转移到东盟地区,是因为中国的人力资本的价格普遍上涨,对企业来说成本的增加将降低利润空间。而东盟地区人力资本相对便宜,显然能让日本企业的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