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就业牵绊东南亚经济发展

时间:2011-07-13 13:47   来源:人民网

近日,在印度尼西亚民丹岛,被马来西亚驱逐出境的移民工人正等待救援。人民图片

  随着东南亚国家纷纷将经济转型作为主要政策目标,非正规就业增多造成的问题越来越显著。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只有约40%。泰国新政府上台后很可能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经济学家担心这将加大正规企业的负担,迫使更多的失业者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

  尽管各国对非正规就业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就东南亚国家看,共同之处是这些就业者是个体或10人以下私企的雇员,他们的工资和工作不固定,且无社保。

  从本报记者对东南亚一些国家就业市场采访获得的信息看,非正规就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劳动力市场发育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的主要问题是造成劳动生产率低,技术进步受限,制造业难以扩大规模。经合组织的报告显示,非正规就业占东南亚新增就业的2/3。

  非技术移民工队伍庞大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比较理想的社会结构应当是“橄榄型”的。从就业市场看更是如此,没有就业市场的“橄榄型”,不可能有社会的“橄榄型”。就业市场只有中间厚,从底层上升到中、高层的机会又比较充分,才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东南亚就业市场的现状却是底层过大,中间过小。

  移民工队伍庞大是东南亚就业市场的主要特色。有的国家人口增长快,年轻化程度高,大量农业人口涌进城市和邻近国家。

  目前东盟有570多万移民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是非技术移民工的主要输入国,印尼、缅甸和菲律宾等是非技术移民工的主要输出国。此外,在农业人口仍占较大比例的老挝、缅甸等国,就业压力虽不大,但就业渠道很窄,已出现农业人口向附近国家流动的趋向。据泰国《民族报》报道,泰国共有300多万移民工,大部分来自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其中只有约1/3是合法的。在菲律宾,涌进城市的农村人口已经使首都马尼拉不堪重负。

  非正规就业率高影响经济转型

  东南亚就业市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非正规就业者太多。在很多城市,随处可以见到大批的小摊贩,泰国就是典型。从表面看,泰国的失业率并不高,去年仅为1.5%,但大部分就业者都从事小摊贩一类的非正规职业。据世界银行统计,菲律宾非正规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为45%,泰国超过52%,马来西亚为20%。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非正规就业率高,是这些国家难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是移民就业者还是非正规就业者,他们大多都没有基本的医保社保,且无法接受系统的就业培训。这些人受经济波动影响很大,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失去就业机会。

  分析认为,大量非正规就业使提升低层收入困难重重。目前泰国、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均出现加薪潮,在泰国,未来新政府很可能将曼谷等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从现在的每天215泰铢(1美元约合30.3泰铢)提高到300泰铢。但这一标准只可能在国企、外企和大的私企中实行,客观上增加了这些企业的成本,可能促使这些企业裁员,使更多的人流向非正规就业市场,进而压低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

  菲律宾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艾曼纽尔·德迪约斯认为,农业无法提供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条件,尤其是随着农村人口加速增长,正规工业部门无法吸收过剩的非熟练劳动力。由于掌握技能有限,难以进入正规就业渠道,中小企业工资又太低,缺乏吸引力,这些人只能从事临时性工作。劳动力本身形成两极分化,从低端向中高端转移之间没有了上升的条件和渠道。

  加强技能培训是政策重点

  国际劳工组织泰国、柬埔寨和老挝国家局局长王纪元认为,东南亚国家面临着促进青年就业和移民工保护这两项重要课题,应逐步将之纳入国家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着力点应放在劳动力的技能开发上。目前,通过劳动力培训来增加正规就业已成为东南亚各国的重点政策目标。印尼、泰国、菲律宾、老挝、柬埔寨等国政府均推出了提升就业技能的计划,而亚洲开发银行也将此作为援助重点。

  有分析认为,未来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就在于提升劳动力水平,并将非正规就业者纳入国家的工资和福利体系,从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形成能够相互联系的产业链条。未来东盟大市场的建成,既取决于各国在这个链条中的位置,更取决于对劳动力提升和产业投入的协调安排。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