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要公开到公众看清“裸泳者”

时间:2013-04-19 14:54   来源:长江日报

  18日,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全面启动,各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同步公开。据财政部公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预算为79.69亿元,比去年预算执行数减少1.26亿元。财政部表示,将细化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如果我们把这条消息拿去问老百姓,问他们的观感,人们很难说自己有何新鲜感。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始于2010年,于今已4个年头,人们已经视公开为惯例。同步公开其“三公经费”预算,在很多人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从公众的期待来看,这样的公开很难让人们觉得“过瘾”。

  此时我们自然会想到李克强总理近期对预算公开的多次表态:在3月17日的中外记者会上,他强调要推动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使人民更有效监督;在3月26日的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上,他强调预算公开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知道政府花了什么钱办了什么事;在4月12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他又一次强调:“我们要先推动预算改革,树立公信力,再谈进一步推动其他方面的改革问题。”

  要求预算彻底公开,是人民早有的一个“定见”。现在中央推动预算公开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并且把“树立公信力”作为检验这项工作成败的主要标准,可见预算公开是官民共识,官民之间还有标准的共识。公开部门预算,既要倾听民众的呼声,也要认真领会中央高层的要求。

  有一句名言:“当潮水退去,才知道是谁在裸泳”。潮水是裸泳者的屏藩,它挡住了围观者的视线,使泳者敢于把自己脱得赤条条。预算分“类”、“款”、“项”、“目”四个层次,不公开是最大的“潮水”,抽象也是一种“潮水”,它挡住了公众审查预算合理性的目光。光公开几个抽象的数字,不是真正的公开,而是对“裸泳者”的一种保护机制。

  所谓预算公开,在一个知识与信息不难获得的时代,我们不仅知道公开的标准,而且了解各地乃至不同国家的进展。比如2月25日,广州市质监局“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公布于广州市政府网站,内容多达9页,包括下设26个单位所有“三公”预算细账,全部公开到“项”一级,并附有接待人次、每人次的接待标准等。虽然该公开信息一夜之间被一份小半页的“三公”预算总表取代,但民众还是知道了预算公开的“应然”尺度。

  既然要公开,就要直面民众的期待与标准,不要低估公众的智商。明明可以细化到9页纸,却只给出小半页的内容,得公开之名,无公开之实。人民没法发挥监督的作用,预算改革自然缺乏动力。预算改革是为其他各项改革打扫战场,预算改革若无进展,其他改革也就被耽搁了。

  现在公众期待“潮水退去”,预算公开贵在“通俗”,重在在“细化”上做文章。公众看不懂预算,首先不是因为预算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而是太过抽象。所谓通俗,就是“细化”,要细到“项”,甚至细到“目”。一个部门,有多少台公车,一台公车花了多少钱,养车一年花了多少钱,每次修理费多少,要让公众心中有数。潮水退去,谁在挥霍公帑,人们一览无余。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