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反对公款浪费,“上行”与“下效”之间,还是有很大的距离,需要刚性的制度搭起桥梁,以制度说了算。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批示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
放眼历史,早在共和国建国之初,我党就在各级政府机关等进行过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内容的“三反运动”。直至今天,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仍有巨大现实意义,令人感慨系之。
有媒体披露了一位副厅级干部对公款吃喝的真实感受,让公众听见彼岸的声音。他说,饭局多时,几天难吃上粗茶淡饭,做梦都梦见豆芽菜、小米汤。对吃喝应酬,“能不去就不去,但很多时候不得不去”。应酬不得不去、几天都难吃上粗茶淡饭、做梦都梦见喝小米汤……官员的“苦大仇深”的表白,并非完全是矫情,对于那些早就吃腻山珍海味、喝够人间佳酿、吃得大腹便便的官员来说,一天到晚外出应酬,大吃大喝,确实是一件得不偿失又无可奈何的苦差。很多时候,也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舍命陪君子罢了。
既然,公众对吃喝等公款浪费现象深恶痛绝,许多官员也深受其害,不胜其烦,可为什么就屡教不改,邪气难除?首先恐怕还是一个方法论问题。上文提到,60多年前,“三反运动”就剑指“反浪费”,直到今天仍然任重道远,很大部分原因归咎于没能很好解决“上行”与“下效”之间的关系,惯常的情景是:上面很急,下面不急。即便下面急,也是假急,应付式的急。致使反公款浪费处于“一阵风”的“运动式行政”,令来如山倒,人去政令息,循环往复,屡治屡犯。
孔子说过,“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个具有浓烈德治味道的劝谕,在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也许适用,逐级扩大到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就未必适用了。“上行”固然重要,但“上行”与“下效”之间,还是有很大的距离,需要刚性的制度搭起桥梁,以制度说了算,而不能对道德感染力寄予过多厚望。否则,上能行而下不效,终究是好事难成。就事论事,反对公款浪费,必须有一套设计精良、难以“翻墙”的监督、问责制度,使之有法可依、有法能依、依之有效。
制度建设,既要善于做加法,也要敢于做减法——改变行政作风,减少不必要且可能造成浪费的行政行为。省政协委员郭清宏在27日举行的政协大会发言中提到,某市一年接待的上级检查竟高达400多次。如此频繁且杂乱的检查,不仅把基层干部拖得身心疲惫、苦不堪言,迎来送往也造成人力、行政、财政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他建议取消现有80%到90%的检查、考核项目。其实何止是检查、考核,不符合效益成本核算的行政行为还不胜枚举,都有拷问、取舍的必要。只有小政府,才有可能是一个效率高、成本低、不浪费的政府,因此反公款浪费应与行政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合并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