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个双休日,宁波市部分市民和相关政府部门都很忙:因反对当地化工厂扩建,民众表达反对意见;党政主要领导周六晚上召开座谈会,当面听取群众意见。
让人欣慰的是,大家都没白忙活一场,事态正朝好的方向发展。市委书记王耀忠公开表态:一切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人民,政府会把生态环境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宁波市政府官方微博更是明确宣布:宁波经与项目投资方研究决定,(1)坚决不上PX项目;(2)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推进,再作科学论证。
事件的起因,是中石化旗下一公司拟在宁波镇海区扩建化工厂,而扩建或与增加PX产能有关。我们只需了解,事件产生于这样一个大的产业背景之上:作为重要化工原料的PX(对二甲苯),目前正处于价格持续高企的黄金期。地方政府与企业乐于培植这棵“摇钱树”,是不难理解的。问题在于,如此利益考量坐标,与当地民众利益诉求不在一个界面之内,他们更在乎、更忧虑的是PX可能导致生态环境隐患,而非PX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以预估的地方财政效应。
当今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出现,是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更是对政府执政理念、执政水平的检验。以为一个项目只要符合政府语境中的正当性,只要匹配企业经营的自利性,就可以拍板上马,已成为过去时了。宁波事件的演变证明,在环境问题上,政府必须顾及民众的心理感受,必须考虑潜在的实际危害,必须尊重维护自身权益的民意诉求。
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一切项目都力求避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是尊重民意的最高境界。招商引资,产业立项,不能仅仅唯大是举,唯利是图,更不能政绩优先于民生。一事当前,首先应设身处地,站在相关民众的立场,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惧民之所惧,避民之所避。所谓执政为民,应指政府不仅有决策的权力,更应包含代表民意当好决策的把关人,不让显有民生隐患的决策出台,让出台的政策尽可能减少缺憾、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民。
如果达不到这一境界,那么,针对每一具体项目的立项上马,就应变闭门造车为开门纳谏,主动征求民意,尤其是倾听关联民众的实际诉求。政府的大局观与当事群体的现实考虑能否沟通接轨,专家认证能否有效消解当事居民的疑惑与忧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是否积极主动,是否真诚虚心,是否将尊重民意作为项目建设的出发点与立足点,而非忽悠民意的“民主程序”。
显而易见,宁波恰恰因为政府缺乏尊重民意的主动性而错失与民众沟通的良机,使一个产业项目酿成一个重大的环境事件。尽管最终顺应民意中止了项目推进,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但这种被动性的尊重民意,已经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如果问题解决在民众表达抗议之前,事态的结局可能更温馨,更让社会对政府因钦佩而信赖。
不只是环境问题有此尊重民意的境界,任何涉及民生的决策与改革,都会循此逻辑而呈现不同结局。政府履责与公民维权,都应从中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