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幸福感 党的惟一民生价值取向

时间:2012-10-15 13: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如何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

  

  民生问题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执政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最高责任,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民生问题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改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近些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虽然我国目前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民生领域尚有诸多欠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民生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加快解决民生领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着力解决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民生问题,是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因此,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

  第一,必须尽快转变执政理念,把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作为民生价值取向。

  人民群众生活的目标就是过得幸福。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是民心所向。在执政理念上,我们必须彻底摒弃“GDP至上”的政绩观,实现从GDP崇拜到民生至上的转变。改善民生,我们一定要改革政绩考核体系,加大民生在政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

  就公共投入结构而言,我们应当以民众的基本需求为基本着眼点,遵循民生问题优先的原则。近些年来,我们用于基本民生如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以及公共卫生方面的公共投入比例相对过小,而用于非民生如行政成本、基本建设等方面的公共投入比例过大。这种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不仅不合理,也必然会损伤政府的公信力。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发展。改善民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实际上,把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作为改善民生的价值取向,就是要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

  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是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民生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解决。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民生问题立足于发展基础之上。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