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不是小节问题,而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政权的兴衰存亡。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按照中央的部署,现在又进入了省、市、县、乡(镇)集中换届时期,一大批领导干部将面临进退留转的现实考验。这时,最能看出一名从政者的“官德”。可以说,“官德”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标尺、素质高低的试金石、党风纯正与否的风向标。
所谓“官德”,就是为官者的从政道德,是个人政治信仰、道德品行、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的综合反映,体现于领导、管理、服务、协调等各项领导工作中。“官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历史表明,吏治关乎国治。“官德”好坏与政权兴衰密切相联,“官德”彰则政权稳,“官德”丧则政权失。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官德”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邓小平同志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明确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强调领导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历经90年,中国共产党人倡导的“官德”,核心就是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标准就是“为民、务实、清廉”。
对领导干部来说,“官德”不是小节问题,而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政权的兴衰存亡。应该说,换届工作开展以来,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能够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但毋庸讳言,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换届的关键时刻,不能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官德”方面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从各地通报的案件和情况来看,问题突出表现为:有的一心想进级升档,四处活动,拉关系、走门子;有的当退不想退,离巢还恋栈;有的感到提拔无望,精神不振,在其位不谋其政;有的挑肥拣瘦,对职务安排不满,不愿去“清水衙门”和欠发达地区,向组织讲条件,对群众发牢骚;有的纪律松弛,违纪违法;有的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违规提拔;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败坏党风,而且影响社会风气。因此,“官德”建设关乎民心民意,关乎发展大局。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和“官德”建设,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切实经受住考验。第一,严守纪律。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信、以德立威、以德服众;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决贯彻中央“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认真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同时,组织部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官德”考核放在首位。第二,顾全大局。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自觉接受组织挑选,服从组织安排;正确处理个人进退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的关系,视事业重如山,看个人进退得失淡如水;正确处理有为和有位的关系,多考虑做事、少考虑做官,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造福一方。第三,慎终如始。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个人看轻一点、把名利看淡一点,这既是一种超脱,更是一种境界;保持平和的心态,从容对待得失,不因提拔志得意满,不因离退心理失衡;始终不忘责任和使命,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