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湖南凤凰县支教的大三女生小梁发微博揭露“营养午餐”现状,“国家拨款3元的营养午餐,到孩子手上,就是一盒牛奶、一片小面包。”据悉其价值仅2元,而凤凰县回应称,选择这种营养餐的有关操作,符合政府采购的规定。(11月25日《羊城晚报》)
国家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每年需资金160多亿元,由中央财政负担。按照国务院会议决定,要加强学生食堂管理,严格食品供应准入,确保食品安全。制定中小学食堂供餐规范,明确数量、质量和操作标准。
但今年以来,从各种途径不时传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走形变样的消息。大致存在:实际采购标准低于国家补贴,营养午餐未按照国家要求达到相应的标准,甚至还有举报私分和贪污营养补贴资金等一些问题。这并不意外,任何一项公共政策执行到位,必然需要明确项目标准和规范,需要资金公开透明地运行。
营养改善计划执行以来,并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纲领性标准。而因为种种客观情况,一些地区和学校确实也不具备建设规范、标准学生食堂的能力,营养午餐在很多地方都沦为牛奶加面包或鸡蛋的简单模式。而同时由于营养改善计划在各地的采购、审计不够透明,出现了采购标准实际低于国家补贴的情况。
与此相反,壹基金、邓飞等团队实施的免费午餐项目,因为公开透明的操作,赢得了很多人的信任和支持。于此,我们应反思,国家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执行模式有待调整。首先,应该抓紧制定基本的国家营养午餐标准,各地要根据总体要求制定地区标准。同时,各地必须落实配套资金,在各个学校建立最基本的标准食堂。对于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省市一级政府应该拿出帮扶举措。
而在未来执行的过程中,采购公开透明、信息及时公开,以及严格的审计是起码要求。从邓飞团队成功的经验中,还可以看到社会和民间监督力量的重要性。为确保营养午餐执行落实到位,还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公开平台,各地各学校定期更新相应的采购、执行信息,接受媒体和全社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