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制定不能只管方向正确

时间:2012-10-08 11:12   来源:长江日报

  “十一”长假结束,假日期间,交通拥堵、景点人满为患的消息几乎没有断线。为人熟知的景点大都出现了严重超量接待游客的情况。游览疲劳和相互摩擦随之而来,华山游客被捅案某种程度上即为诸多复杂状况的极端呈现。

  扎堆旅游最容易联系到“扎堆放假”,于是,不少人把景点游客爆满归咎于“平时没时间玩”,修改集中休假制度的呼吁应声而起。不可否认,游客过多确实与个人假日的高度重叠有关联,完善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都是解决问题的长远之策。但此次黄金周的旅游高潮,更多地与国庆前的几项利好政策有关。

  首要利好当属全国范围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由于初次推行,其最为直接的连锁反应便是自驾出行意愿的高涨,以及各大高速路段的“堵不堪言”。为了缓解拥堵,交通部临时作出统一规定,自4日中午起,小客车过收费站免持卡。一系列情况与应对均表明,对于高速路免费可能造成的局面,政府及公路运营方没有充足的事前研判并做好相应准备。

  实际上,回顾假日免收通行费政策出台到落实的整个过程,不难看到其中的艰难。大部分地方直至假日临近,才正式出台地方性实施方案,投射到具体实践上,便是政策仓促出台引起的一些考虑不周、准备不足。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小客车免通行费政策得到全国范围的贯彻,但未能避免地方政策出台仓促引致其他问题。就取卡上高速会否影响通行效率,此前并不是没有讨论,不过,彼时问题的核心集中在免通行费的广泛落实上。从中可看出,免费初期的拥堵局面,不仅是简单的公众政策反应上的必然结果,它还与中央决策、企业落实间的衔接顺畅程度有关。在这个里面,我们看到了博弈的存在,可中央政策的权威性早已决定了博弈的结果,博弈空间不大,勉强迟缓、不甚周到的政策推行取代了博弈期望的双赢或多赢,一些地方政府和公路运营企业不情不愿的落实政策,最终导致对车流井喷预期不足,缺少应对。

  在另一利好政策——降低景区票价上,其实也有类似问题。直到中秋前一两天,一些地方的降价政策才出台,降价景区名单已经通过媒体公布,有的景区还“没有接到通知”。于是,“掺水”降价、隐性收费、热门景点票价不降反升等现象不在少数。

  必须承认,无论是假日高速公路免费,还是景区降低票价政策,都有着极强的公共利益正当性,这是一个向福利国家转型的国家考虑诸多事宜的应有出发点。然而,政策出台简单仓促,缺少充分公开博弈所呈现的问题,无疑也是一次提醒,具有道义正当性,并不预示着政策的必然合理性,也不代表政策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经过多年发展,社会现实是利益分散,任何改革举措或政策必然牵涉各方,需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充分博弈取得共识,推行落实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仅仅站在理念和道德制高点,草率行事反而会与良好初衷背道而驰。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