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出行依然是最遭罪的事。人遭罪,环境也跟着遭罪。10月1日,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3公里海滩遍布50吨生活垃圾,当地环卫部门出动600多人才清理完毕;北京11家公园7天收了630吨垃圾,人均用1.4米厕纸;高速公路上到处都是垃圾,报纸在车流中飞舞,还有人在高速路边小便,让道路变成了“垃圾场+公厕”……
难怪微博上都在慨叹:“中国游客”这是怎么了?“中国游客”其实是个无比宏大又不着边际的概念,构成这个概念的,无非是千千万万的“你”、“我”、“他”而已。一个游客的不文明是私事,但一群游客的不文明就成了公共事件。譬如“不要占用应急车道”——因为应急通道是生命通道,但在双节的高速上,应急车道上早就成了“露天停车场”的一部分,真有紧急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不久前,美国最新发布的一项关于旅游的在线调查显示,“中国游客”被认为不讲卫生、不懂礼节、不遵守公共秩序,在机场禁区办手续和进行安检时,践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此前,在多个“全球最差游客”调查中,“中国游客”也均榜上有名。看来无论是关门游园,还是踏出国门,某些“中国游客”的行为的确让人不敢恭维。
其实,没有天生的野蛮人,也没有天生的文明人,有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就有什么样的游客。高速免费,却还是要“发卡”;景点爆棚却还不限流;海鲜炒面一盘165元,地方部门依然耸耸肩表示“维权难”……这样的公共服务让游客如何表现淡定?
长假过后,也许我们都得“回到幼儿园”,就譬如我们听烂了的那个故事:说在一次聚会上,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问及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最主要的东西”,他的回答既非哈佛大学、也非世界上哪一个超一流的实验室,而是——幼儿园!因为他认为在幼儿园里他学到了人生根本意义上的全部东西:规矩、底线,珍惜、分享。公共管理也好,私人品德也罢,只有回到最初的底线上,才不至于每次都成为一种“文明事件”。其实,拥堵未必是关键,拥堵出的规则与利益冲突,才是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