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唤醒沉睡的住房维修基金

时间:2012-09-03 14:0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武汉市从2000年起开始征收房屋公共维修基金,个人缴纳比例为房款的2%。截至去年8月,武汉专项维修资金缴存已突破50亿元,却只在456个项目上使用了5000多万元,绝大部分资金在“睡大觉”。另一方面,居民反映小区房顶漏水、电梯停摆等,申请使用专项维修资金又屡屡碰壁。(9月2日《武汉晨报》)

  从目前来看,住房维修基金睡大觉,不局限于武汉一地,从已公布的情况来看,截至去年年底,西安市归集了55亿元维修资金,使用仅1386万元;截至去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归集总额超过1亿元,使用仅20多万元,截至今年1月,天津市归集145.4亿元,使用仅7753.5万元……国内大多数城市已使用的维修资金只占归集总额的不到1%。这意味着,目前全国有99%的房屋“养老钱”闲置,不能派上用场,长期处于沉睡状态,显然,比监管更紧要的是,应该尽早激活这笔庞大资金,让财尽其用。

  至于房屋“养老钱”为何沉睡不醒,一方面,民主化管理脱离现实。2008年2月1日,原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签署实施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列支范围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讨论通过使用建议。可是,要找到三分之二的业主讨论通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有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商量以后,才有些动用的可能。特别是对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要动用住宅公共维修资金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审批环节过多。倘若遇到楼房屋顶漏雨,按照现行《办法》,要经多个部门审批,比如北京维修资金申请需要“九步走”,那么,住在顶层的居民生活,肯定就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此外,一些地方房管部门的“土政策”,出现了与民争利现象。2007年某地的房屋维修基金被媒体曝光用于炒股,当地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居然成了几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大股东。甚至有些地方的房管部门,把维修基金的定期存储与活期存储之间产生的利差,作为“增值收益”,充当自己的工作经费,连办公室的打印机、电脑等也是这里头出的。

  显然,当务之急是,修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降低动用房屋“养老金”门槛。在国外,美国社区召开业主大会时,社区20%业主参与投票即可;香港一般的业主会议参会人数超过10%即可。所以,笔者建议,在保障业主知情权的前提下,业主过半通过即可动用;在审批环节上也要进行精兵简政,遇维修基金审批应“即时”办理,报批后最好两天之内就能审核批准,业主委员会可直接向房管部门申报,只要符合维修基金开支范畴,就可以动用;最后,还要清理与民争利的“土政策”,从而让住房维修基金从睡梦中尽早苏醒过来。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