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知识化”进程的反思

时间:2012-05-21 15: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知识不是权力与财富的附庸,而是权力与财富平等的伙伴。中国社会的管理层与决策层,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三者的关系,并且依此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在保持三者相互独立的前提下实现互补,中国各类人才的培养之路才不会再现曲折。

  从知识无用到看重学历

  在我的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朋友身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几年前,他的学历还只是大专;几年后,当我们再见面时,他的学历已“变”成了当下某热门学科的博士生。我看着他填写的简历表中“学历”一栏中“博士”二字,有些吃惊地问道,您老兄在工作如此之繁忙、家务如此之拖累的情况下,还能攻读在职研究生,并获取了这么高的学位,难道真有分身之术?此公只是笑而不语。再问,则简称:“需要嘛!”无独有偶。我认识的26岁的电工小曹,这个因为贪玩,在大学一年级时被学校开除的年轻人,现在正在暗中使劲,准备参加成人高考。洗车工刘莉莉也悄悄透露,她正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外语,争取通过×级,拿个“本”。

  不管诸位怎样评判这些事,也不论我那位当官的仁兄的学历是否掺了水分、带些什么猫儿腻,但有一点却是所有人都必须承认的事实——那就是,当今的中国社会己经变成一个十分看重学历的社会。换言之,就是在今天的中国,没有学历没有知识,简直寸步难行。尽管我们都明白学历与知识并不能画等号,唯学历是举也渐渐为世人所诟病。但是学历的的确确成了如今知识与身份的某种贴牌和标签,其背后所具有的对求职、晋升、加薪,甚至交友、求偶的影响都显而易见,自不待言。

  这种情形与风气,与三四十年前那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两相对比,在我辈眼中真可算是天壤之别,恍如隔世了。由此,也引发了我对30多年来中国执政党在人才认知上发生巨大变化的思考。这思考中既有对人才“知识化”进程中所经历的艰难与曲折的回顾,也包括对至今仍存在的“权力”与“金钱”对这一进程不良影响的担忧。

  总的来说,在30多年前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里,轻视知识、鄙薄知识是与轻视知识分子、鄙薄知识分子分不开的。而这种社会舆论和氛围,在“文革”动乱的十年中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又怎么可能在识别人才、选拔干部中,把“知识化”作为最重要的标准呢?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