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培养什么

时间:2012-05-09 13:32   来源:燕赵晚报

  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不久前组织了一个探讨“理想大学”发展方向的研讨会,与会的各位专家坦言,对大学教育的实质给予了返璞归真式的探讨。

  大学是干什么的?培养人才,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答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答案可能不尽一致。依笔者愚见,它的任务不应是培养做官的人才、经商的人才和其它的什么“人才”,大学不仅仅是教给就学者立身的技能,更应该赋予学子一种精神,教给他们抱负与责任,让他们的内心充满善良与悲悯,让他们的思想保持理性与质疑。好的学校,就应该培养国家中坚与社会脊梁,而不是培养富豪与利己主义者。

  我们的大学教育现在尚有差距。正如立志要建一所“理想大学”的朱清时所言:高校对学生应该是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的全面培养,而文凭泡沫让高教背离了教育的本意。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成人成才教育,连专业课都是一个“混”字!

  如果连一所大学本身都不能固守最后的净土,你还能要求它“产出”什么呢?……

  北大知名教授钱理群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认为,大学必须返璞归真,要彻底摒弃豪华办学的做派。知识能力的过度开发会抑制人的能力和发展。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状元什么都代表不了。有的学校几乎招去了所有的状元,但它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怎么样?

  衡量真正知识分子的标准,并不是看你上过什么学,有多少知识,而是看你有没有独立的思想,有没有风骨与人格。现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的罗崇敏谈到“高考状元”时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状元’有137位,至今无一位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或国际大师”。他认为,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存在深层次的问题,这里有宗旨的问题、风气的问题、高考的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后果堪忧。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要校舍没校舍,要资金没资金,因陋就简。这所辗转流离的学校,却汇聚了当时中国残存的知识界高端精英。在庙宇和农舍中,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为日后的中华民族的崛起培养和储备了急缺的人才,包括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7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和172个中外籍院士。

  可见,决定一所大学的,不是校园的华美,不是高楼大厦和这样那样的排名与光环,而是内在的素质与精神,是有没有清晰的、一以贯之并顽强实践的纯粹理想。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