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总理和外交部长位置上退下来的陆克文又重新燃起了对中国的强烈喜爱。澳大利亚《时代报》报道说,能说汉语的陆克文4月18日开通了新浪微博,在三天中获得了超过10万名粉丝。笔者写稿时查了一下,这个数字已经上涨到了13万,粉丝增长速度还不慢。上面显示他目前的职位是国会议员。《时代报》说,他用这种复杂的亚洲语言发了十几条评论,炫耀了他的中文造诣。
如果说陆克文用中文发微博是个人行为,那么,越来越多的外国媒体推出中文版,显然是看好中国市场。最近,日本朝日新闻社开通“朝日新闻中文网”(http://asahichinese.com),成为这一浪潮中最新的一波。该媒体声称,网站面向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华语圈读者,通过中文发布以日本为主的最新资讯,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等领域。
朝日新闻还有收费的英文网站,而朝日新闻中文网可供读者免费浏览,看来早已进行了市场调查,知道如果收费中国人不会买账。此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今年年初开辟了新的中国专页,为有关中国的文章提供更多的版面。这是70年来,该杂志首次为一个国家开辟专页。目前,《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路透社、共同社、俄新社、韩联社等均开设了中文网站,据说《纽约时报》中文版也将推出。
看上中国这个大市场的,还有国外的大学。《澳大利亚人报》的消息说,澳大利亚的莫纳什大学获准在中国办学,并获得研发资源的许可。这是近10年来外国大学在中国办学的首个执照。据报道,莫纳什大学认为自己击败了同行,将与中国东南大学合作,一起在苏州建立研究生院和研究机构。预计到2016年以前,该研究生院将拥有1400名学生。
9年前,中国先后给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利物浦大学颁发在华办学许可,但此后这一进程停滞。据说,纽约大学和杜克大学已经拿到在中国办学的协议,正在寻找机会的还有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佐治亚理工学院。
当然,中国不仅仅是请进来,也在走出去。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中国获取世界地位的雄心,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如今已把努力转向艺术博物馆。
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将扩建为中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跻身世界最大博物馆之列。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也不甘示弱,正为新馆设计进行全球招标,计划在北京的新地标鸟巢附近建造一座和上海的艺术博物馆不相上下的新馆。
去年,全中国建造了395座博物馆。问题在于,建馆容易,找人和艺术品难。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建明告诉《纽约时报》,建造更多更大的博物馆的急迫性可能来得太快,还没有足够多的受过良好培训的人员来收集藏品并监督教育项目,一些新博物馆也将无法收集到高水平的藏品。“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外表华丽的建筑”,他说,“它是用来收集藏品的,需要很长时间来打造。”
走出去、请进来,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融通之际,“中国”这个词也被从完全不同的视角解读。美国《赫芬顿邮报》分析说,“中国”这个名字根据“中”字的一词多义被分成三个概念:“中央国家”、“中介国家”和“中枢国家”。技术缩短了距离,在地球村条件下,中国文明正在主动探索人类和平共处、共享繁荣的新疆域。世界虽小但思想不断延伸,中西文化之间不但有共存空间,其互补的必要性也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