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票价“解禁期”莫成涨价“发情期”

时间:2012-04-26 11:07   来源:齐鲁网

  今年进入了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票价3年一调整的第二个“三年解禁”期。记者采访发现,伴随着新一轮旅游旺季到来,在三年大限到期后,全国部分景区门票已开始上调。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专家分析认为,今年国内将出现新一轮景区涨价潮。(齐鲁网相关新闻:全国超20个知名景区门票将涨价 最高涨幅达6成)

  随着“三年解禁”期的到来,国内许多景区纷纷开始“发情”,将压抑很久的门票涨价冲动尽情发泄出来。而在此前,一些按捺不住的景区已经开始先尝“禁果”,比如井冈山门票涨了,台儿庄门票也涨了……一些头顶“世界文化遗产”桂冠的景区,更是“涨”性大发,直接迈过了听证等门槛,也不在乎民意接不接受,门票大幅涨价没商量。

  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作为公共产品,景区以赢利为目的也在情理之中。问题在于,直到如今,中国的景区仍然习惯于只靠提高门票价格来增加收入;而且,每个景区门票涨价,似乎都有其冠冕堂皇的理由,如弥补保护资金缺口、偿还建设债务、新景区开发压力大、财政可支配财力有限、现有门票收入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文物古迹保护维修资金需要、门票价格与同类景点相比偏低……等等,似乎门票不涨价,景区就活不下去了。

  勿庸讳言,随着景区营销方式的不断创新,各地景区的内在品质、文化内涵、服务质量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为了体现“物有所值”,其消费价位也应与景区的品质相匹配,适度提高门票价格也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有了充足的理由,也不能说涨就涨;特别是,票价身陷“三年必涨”怪圈,更让人们难以理解。毕竟,票价调整“解禁期”,并不是涨价“发情期”。退一步讲,即便票价调整是合理的,也要按程序办事,仅仅借助于行政部门的票价“解禁令”,再由有关部门和景区经营者“关起门来定价”,将高价门票强加在消费者身上,早就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为此,各地景区应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民意,在此基础上,召开各地多方代表参加的协调会,通过公开听证的方式,确定门票调整方案。即便是将听证会开成了“听涨会”,也要将涨幅定在合理的空间,如果涨幅达到20%、甚至60%,消费者难以接受,显然难过听证这一关。再者,即便是各地景区涨价程序没有问题,但是否存在消费者“被听证”现象呢?比如,如果不实行“异地听证”,对于外地消费者来说,就是一种“被听证”。

  五一小长假在即,标志着已进入旅游旺季,特别是节假日出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的主要方式。而旅游旺季,也成了景区集体涨价的“旺季”。问题是,一路高涨的票价,影响的不仅是游客的兴致;如果票价身陷“三年必涨”怪圈,也很可能导致景区陷入价格高、人气低、生存难的尴尬境地。因此,各地景区与其一味地考虑调整价格,不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营运模式的创新,例如,可以再谋划一些活动项目、游客参与性的项目以及积极的消费项目,不断提升景区内在的魅力和外在的吸引力。毕竟,景区要长远发展,还是应当走公益和商业化兼顾的双赢之路。(汪昌莲)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