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报道,“在游客针对景区差评中,有34%的游客对景区商业化气息过浓表示了不满。”同程网创始人吴剑日前在业内高峰论坛说,景区过度商业化环境、基础设施差等问题,已经影响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
15年前,笔者曾去过湖南凤凰古城。那时的凤凰,乡民质朴憨直,物价低廉,沱江水清澈见底,月色下的小城宁静悠远。而前不久再去时,夜色中的凤凰喧闹得令人吃惊,沱江边的古民居不少摇身变成了闹哄哄的酒吧,形形色色的游客在吊脚楼歇斯底里大呼大唱。城市管理的滞后,商业气息的过度,让曾被西方作家誉为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之一的凤凰,开始迅速恶化:居住价格变得昂贵,商品漫天要价,人心变得诡谲,江水污染严重……
令人痛心的是,类似凤凰古城的遭遇还有许多。在江南小桥流水的周庄“万山猪蹄”招幌太多太腻,满镇飘荡,“多了商家,少了人家”令人遗憾;走在丽江古城的街道上,游客看到的是一幅与真实纳西族人无关或变异了的旅游商品交易图……
给景区造成伤害的往往是游客自己。许多旅行者一方面试图寻找一个更具本真性、更自然的生活和景观,另一方面又用现代生活的标准要求吃、住、娱、购等生活要素。为迎合这种物质享乐型旅游的需求,并借此获得丰厚收益,一些地方采取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态度,热衷于在景区内大兴土木,兴建娱乐设施和商业机构,没有珍惜和爱护当地的生活形态和风景。
对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的中国人来说,旅游的目的是亲近自然山水或体验异域文化,提升生活品质、释放城市生活压力。但过度商业化使游客失去了这种享受,甚至景区“看点”成了游客的“怨点”。如此的旅游开发,岂非南辕北辙式的文化自毁?
每一个旅游景区都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对祖国文化的遗留,决不能再超负荷利用、破坏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