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医患关系,舆论要突破“摇摆律”

时间:2011-09-19 1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9月15日下午,一名就诊男子在北京崇文门同仁医院将耳鼻咽喉科主任徐文砍伤。据称,伤者双臂被砍十余刀。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强烈谴责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卫生部要求北京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全力救治受伤女医生,密切配合有关部门严惩凶手。(9月18日卫生部网站)

  这起残忍的伤医行为,在舆论界和业界都激起强烈震动。许多医务工作者在悲哀于同行被伤害的同时,都表达了发自肺腑的寒心;而时常发生的这种伤害事件,不仅摧毁着他们的自尊,也动摇着他们对这个职业的信仰。

  借着这起恶性的伤害事件,很多医生都在表达很久以来被压抑的职业郁闷:他们的身心不仅在日常行医中遭遇“医闹”的伤害、威胁、骚扰和羞辱,而且还要承受来自舆论的精神暴力:舆论总体上站在批评医风医德的那一边,借助一些个案,将一个群体污名化和妖魔化。

  对于同仁医院女医生的被残忍伤害,我注意到,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舆论这次站到了医生那一边,跟医生一起谴责凶手的暴行。一位媒体研究者的反思很有代表性:想想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终将有一天会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医护人员,看看这位大夫发出的悲凉,也许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目前的医患关系有多么紧张和多么危险了——消弭当下从当年的“鱼水”走向“水火”的医患关系,需要这样深刻的反思。

  这样深刻的反思,让我注意到一种现象,就是舆论在反思医患关系时的摇摆。当发生一起患者被伤害的事件后,舆论会高举道德大棒,把医生当成敌人,一边倒地站到患者那一边,严词谴责医德的堕落和医风的败坏。而过段时间发生一起医生被伤害、被羞辱的事件后,舆论又会站到同情医生的那一边,谴责患者的蛮横、偏执和极端。关于医患关系的舆论风向,随着这些极端的个案,不断发生着周而复始的情绪化摇摆:患者被伤害了,就同情患者,谴责医生;医生被伤害了,就批评患者,同情医生。

  典型的案例是,前段时间武汉一患者因为钱带得不够,手指被缝合后又被残忍地当场拆线——这起令人发指的事件中,对医德沦丧的讨伐达到了顶点。可这次发生在同仁医院的残忍伤害医生的行为,使舆论风向发生急速的转化——舆论对医患关系的理解,似乎完全受这种极端个案的操纵,缺乏理性和客观的认知,基本是在情绪化和极端化中摇摆。昨天目睹惨剧,对医生大加鞭挞的人,今天受到另一起相反惨剧的触动,成了医生的同情者。

  这样的舆论摇摆中,带来的不是宽容与和解,不是理性的反思,而是不断强化的敌意和冲突。医生感觉受到了莫大的委屈,患者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这种“受害者”意识中都会选择报复对方,对对方充满防范和敌意,于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医患关系在摇摆中自然不断恶化,这一次的伤害事件,可能就埋藏着下一次对对方的报复和伤害。

  反思医患关系,首先要走出这种舆论“摇摆律”,而走出情绪化的摇摆,则要摆脱这些极端个案,站到客观的立场上进行反思。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