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见死不许救”看无形的制度枷锁

时间:2011-08-09 15:24   来源:燕赵晚报

  郑州一名市民溺水,当地的公益搜救队欲施救遭到巡防队员阻止。巡防队员要求打捞队出示“打捞许可证”,最终溺水者死亡。经调查,郑州市并不存在“打捞许可证”。巡防队称不能确定搜救队的专业能力,本着对其负责的态度予以禁止,同时否认曾要求其出示打捞证。(8月8日中国新闻网)

  这是一个悲凉之中带着几许荒唐的场景:一边是濒临绝境者的垂死挣扎,另一边则是巡防队员心硬如铁的阻止。从市民溺水到搜救队员下水,光是巡防队员与领导沟通就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人的死法有很多种,这名不幸溺水的市民是被“谈”死的。一个小人物的溺亡,反衬出某些人已经把反道德反人性做到了极致。

  这个事件争议的焦点在于那个根本不存在的“打捞许可证”。搜救队员牛振西称,当时巡防队员要求打捞队必须出示“打捞许可证”才能下水救人,此说得到其他队员、在场围观群众和死者家属等多方证实。然而巡防队坚决否认说过此话。当时在场的巡防队员究竟要有一颗怎样麻木而冷酷的心,才能做出阻止公益搜救的举动?恐怕没有人会相信,所谓“本着对搜救队员生命安全负责,无法对其身份核实和打捞能力判定”是巡防队员内心真实的想法。

  制造悲剧的不是这个子虚乌有的“打捞许可证”,而是一道无形的“制度”枷锁。巡防队员问搜救队:经过谁允许了在这儿救人?这样的句式,我们多么熟悉,它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凡事必须经过领导批准”则已然成为体制内强大到有些变态的制度。哪管你人命关天,上来就是一句例行公事的“经过谁批准了?”

  搜救队员花了一个多小时时间交涉,却无人下水救人,他们担心的不是救人的风险,而是潜在的制度不确定性。我们时常抱怨乃至诅咒制度的僵硬和陈腐,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免随波逐流,时刻等待“制度”的肯定。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