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市都昌县文广局长邵伦秀近日成为微博网友围观的对象。有网友发现,其不久前在接受当地电视台的一次采访中,是照着记者手中一张纸回答问题的。对此,邵伦秀表示,因当时赶着出差,所以自己照念了,但稿子是本人写的,不觉得有何不妥。(见10月21日《西安晚报》)
提词器、提示纸这些东西对于电视传播来说并非新鲜玩意。毕竟,人的记忆力有限,而且人在镜头前的表达难免不流利、欠条理,为提高采访效率,也为提高新闻的可看性和连续性,一些报道中常会用到提词器,对普通采访对象如此,对以念稿为主的主持人来说更如此,因为没有提词器,他们就必须成为背诵神人。
这样看来,一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使用了提词器——简陋的提示纸,应该没什么大不了。况且事后也说明了内容是自己写的,算是自己观念的真实表达。这些理由如果成立,似乎也不能太刁难这位基层的官员,要怪只能怪节目制作者水平不高,不小心把采访中的秘密呈现在了以为采访都是动真格的公众面前。
此次围观中,公众的神经紧张来自于对官员说真话、说实话的期待——希望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能不说套话、空话、假话,而说实在的、公众关切的、能听懂的话。媒体既然代表公众发问,若官员回答时还不能摆脱官腔,还照本宣科,公众可能就会犯嘀咕,这到底是不是自己准备的回答?是不是一次真诚的表达?在公众那里,他们更希望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能说会道,而不是只会读。
公众担心的来源,是一些官员发言习惯打官腔的现实。语言的作用在于传播和交流,可在一些官员的发言中,这样的作用却消失在程式化的固定逻辑和特殊用词中,与公众的表达习惯不大相通,容易产生生疏与障碍。加之有时官员发言由秘书代笔,公众难免会对官员能力产生怀疑。
在时下媒体传播互动频繁的时代,公众对官员形象的认知很多时候都来自于媒体,镜头前官员的表现可能决定着公众对其的整体印象。虽然提词神器让官员做到逻辑清晰、回答完整,但传播效果未必很好,会带来难以避免的天然质疑。真有本事的官员,大可以扔掉提词器这个发言拐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