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零捐助" 莫怪公众冷

时间:2012-10-22 14:35   来源:东方网

  据《工人日报》报道“我们发出去1000多份邀请函,却没有一家企业或者个人肯回应我们。”记者从贵州省教育厅下属分支机构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了解到,自2011年6月30日成立以来,该基金遭遇“零捐助”尴尬,发出千余封邀请函无一回应。省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忆江表示,希望社会公众不要对公益慈善机构“一棒子打死”,多伸出援助之手,以爱心为贫困学子撑起一片蓝天。(10月21日潇湘晨报)

  周会长的“希望”不过是单相思而已,要想走出“零捐助”的阴影,光靠是“希望”是不够的,必须有具体的“行动”重新树立起公益慈善机构的形象。

  笔者认为,遭遇“零捐助,莫怪公众冷,而应该反思自己。周忆江说,“以前,企业和公众都很热心各类公益慈善活动,都主动找上门来。可自从经历''郭美美事件''后,公益慈善机构的公信力遭到了质疑。”其实,这不仅是一个“郭美美事件”造成的,而是长期以来,公益慈善机构的诸多弊端造成的,“郭美美事件”不过是一个爆发而已,要想让公众重新树立起对公益慈善机构的欣喜,必须从改革公益慈善机构自身的工作机制开始。

  比如,建立捐助者代表监督委员会,监督公益慈善机构的具体运行;比如,建立公益慈善机构公开透明的机制,对公民作出具体承诺;比如打造公益慈善平民文化,加大宣传力度;比如,建立公益慈善机构工作人员自律制度;比如,我们可以建立捐助者与被捐助者的一对一对话制度;比如我们建立捐助资金的详细走向路线图制度;等等,总之,公益慈善机构只有以自己的具体实际行动,才能赢得公众对公益慈善的信任,才能避免“郭美美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

  “零捐助”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是公众冷,而是我们的公益慈善机构本身还没有真正热起来,只有公益慈善机构自身先阳光,先温暖,先热起来,才能温暖公众,才能阳光公众,才能让公众也热起来。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