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微博称,河南许昌信用社以撤销网点为由宣布存款单作废,并只支付储户60%本金。而日前河南方面否认了这个说法。这个事儿引起舆论关注,是因网民“梅鹤楼主”的一则被转了近9万次的微博。该微博称,许昌信用社以撤销网点为由宣布存款单作废,只支付60%本金。7月30日,许昌农民再次在信用社门前抗议。由于微博指称农民的存款公然“被劫掠”,引起舆论极大关注。(8月9日《中国青年报》)
记者采访后得到的说法是,该县小召乡屯里村村民王伟岭冒用已被撤销的小召信用社名义非法吸储630万,致数百村民受害。目前流传的“只支付储户60%本金”的说法,据说是因为目前只追讨回了六成涉案资金,“并已向受害者发放,剩余的将陆续兑付。”像所有类似的“临时工”丑闻一样,这个涉案的王伟岭,甚至连在职的“临时工”都算不上,而是在案发时就早已被信用社清退多年了。这次冒名吸储,只是纯个人行为,与信用社无关,与上级主管单位无涉。个人的违法行为和相关单位似乎毫无瓜葛,撇得一干二净。
可是,从网络舆情来看,很多人对此并不买账。因为一个被撤销多年的信用社网点,一个被清退多年的“前职工”,竟然能打着信用社的名义,非法吸纳存款数百万元。而且事发一年多了,至今涉案资金仍未全额追回,受害者只能领到百分之六十的本金。不管是案发前的失察失聪,还是案发后的追讨力度、善后能力,都不能让人满意。
在城里,一套房的价钱可能都远超过这小召乡数百村民辛辛苦苦存了六年的这点儿家底。数百受害人六年存了六百多万,每个家庭可能一年的存款只有几千不到一万。但这就是一个中原乡村家庭一年的年收入。农民将辛苦一年的劳动所得,满怀保值增值期望存入熟人代办的信用社,这里除了持家理财的朴素念头之外,还有对信用社对熟悉同村或邻村经办人的信任。而连抗风险系数最低的农民的血汗钱都要骗,除了涉案的王伟岭可恨之外,他之前供职的信用社以及上级主管单位,也有失察之责。
出事后,河南信用社许昌县联社办公室主任葛中耀在接受采访时一再表示,当时撤销网点时,已经张贴告示,广播通知,尽到了告知义务。而涉案人也已和本社解除代办关系,不存在任何瓜葛,似乎这次长达六年的冒名吸储案件,真的和上级信用社一点关系没有。但是,只要在农村生活过,熟悉农村信用合作社运作的人,都会感觉出这样的官方说辞,更像是卸责表态,在善后工作都还没处理好,受害人还有百分之四十的本金不知何时到手的情况下,这样的回复真的没有多少诚意和歉意。
从代办员的选择,代办业务受理,以及吸纳存款、整个储蓄流程的监督把控,都和上级信用社息息相关。而一个村民已经熟悉和信任的,存在多年的信用社网点撤销,代办员代办关系的解除,在乡村基层的熟人社会,其实已经不仅是一个信用社关起门来发一张内部通知就可以了事的。
对那些不习惯进银行,有点余钱都直接找到村里信用社代办员家里进行“存款事宜”的村民来说,这种对信用社的信任,在如今信任日渐稀缺的社会,殊为难得。而一纸通知,裁撤网点,没有耐心贴心进行告知做到家喻户晓的服务意识;冒名吸储案发一年,却只追回六成本金,还等到储户堵门抗议,微博谣传四起时,还只是一个态度平淡官腔十足的卸责声明式的辟谣表态,不反思自己为何对眼皮子底下长达六年的违法吸储事件竟然“闻所未闻”,这难道不是监管失职吗——且是不是真的不知情,也值得存疑,这样的信用社,只会让储户寒心,“信用”也可能在类似案件中被渐渐蚕食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