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海派文化需要沪语走入校园

时间:2012-07-04 13:53   来源:新民晚报

  媒体披露,首部小学沪语教材9月初就有望进入课堂。但也有教育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与国家的明文规定有所不符,不妨在现阶段缓而行之。

  沪语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但近期一项调查显示,即使在上海本地出生的学生中,目前也只有60%左右能完全听懂和会说上海话。上海90后不用上海话交流,00后不会说上海话的情况已经十分普遍,长此以往,沪语传承就会出现断层。因此,沪语教育应早日未雨绸缪。

  沪语形成的历史是与上海开埠密切相关的,在从闭关锁国状态一步步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原有的语言文字明显不够用,于是就不断发明各类新词语,或者直接借用外来语、各地移民方言,借以把握新事物,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沪语。海派文化的务实、包容和对现代法治意识的认同,其实都已深植在沪语中,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中小学普通话教育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也已形成普通话交流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入一些沪语兴趣课程,反而能进一步推进第二代新上海人更快融入城市生活,对提高城市的包容性是有利的。让孩子更快具备学习多种语言的能力,才能促进他们未来更好适应社会变化,拥有更多元的发展路径选择权。当然,沪语进校园,不能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