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利好隐身“民资新36条”背后

时间:2010-07-28 10:1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文,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方面的分工和任务。业内人士将这个文件称为“民资新36条实施细则”,是对民资36条的细化。那么,这个细则对二级市场而言,究竟存在多大的想象空间呢?

  找到转型的必经之路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实际上是对之前国务院颁布的鼓励民资新“36条”的后续政策,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还会陆续有相关政策出台。从之前舆论所说的“国进民退”到如今的鼓励且重视民营资本进入相关实体,这背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逻辑?

  历史上,近100年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时期,也是民营资本最活跃的时候,更是中国经济效率最高的时候。全球范围内,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民营资本占主导的国家;而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市场自由化程度最高、民营资本占主流的时候。

  广州证券研究员张广文表示,“民资新36条实施细则”的推出恰恰表明,政府开始担心国家投资增长过快、效率过低,民营资本承接得太慢、太少。而中国经济要成功转型,必须更多地通过市场化手段,这就要求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进来。

  另一方面,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最终要由其交易效率和分工化水平来决定。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由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往往会使经济体的交易效率受制于管理因素,使得分工化水平受制于市场自由化程度。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等领域恰好证明,政府已经意识到要发展经济,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深圳圆融投资执行董事冉兰表示,管理层此举就是想动用全社会的资源来达到经济转型的目的。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民资36条”能够进一步细化,进入相关领域的口子拉得更大一些,让民资介入得更深,中国经济的活力就会更强,经济转型也会来得更快。目前,政策也许正朝着这个趋势发展。

  辩证看待市场利好

  那么,这一政策对市场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利好呢?这个问题应该分长期和短期来看待。长期而言,能提高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提高经济效率,并推进我国经济转型,这对长线投资者来看,就会提供系统性保障。从短期来看,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利好更多是概念性、题材性的,因为细则实施不会来得那么快。

  “新36条”被市场认为是继五年前中央颁布“非公36条”之后,对非公有制经济提振最大的一次政策。五年前,A股市场来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那么五年后呢?张广文表示,这个政策产生效应需要一个过程,见效比较快的可能是水利工程、政策性住房和电力建设等,最近葛洲坝、粤水电表现都与此有关。此外,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会进入民营资本视野,因为这符合我国产业转型的大方向。

  国泰君安研究员汪进则表示,这一政策有利于民营企业进入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力建设、石油天然气、电信和资源勘探等垄断领域。新政策再次明确了民营企业在市政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等领域的进入权利,为民企进一步扩大公用事业和保障性住房创造了条件。

  那么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是否又会给二级市场和房市带来资金面的冲击呢?目前民间流动资本主要分布在股市、房市和一些现货市场,但其流动的大方向可能更倾向于一级市场,因为股市赚钱效应不足,系统性机会不明显,而房市又不太稳定。相反,在政府的支持下,进入实体经济会有更为稳定收益。冉兰认为,这个细则对市场的影响目前只能定为中性,利好的方面暂时看不到,而能抽走多少资金,还是取决于政策的口子能够开多大。 (贺辉红)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