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广东如何向“经济强省”转变?广东的“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创造”转变?这是中国“经济巨人”广东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直思考并急于突破的难题。
变革,广东经济发展将实现华丽转身;不破,广东将被后起之秀超越,陷入消沉。而突破转变的关键点,就在于自主创新。
200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为破解广东发展的这道历史难题,率先启动了“省部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与广东产业界开展自主创新全面合作。
5年过去了,广东省委、省政府26日召开省部产学研合作五周年总结大会,汇报成果,汲取经验,并为未来自主创新继续支招。
5年来,政府搭起的“梧桐树”引来万名科技“凤凰”,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中国有300多家高校、1万多名专家教授与广东1万多家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6000多个,形成专利超过2万项,实现产值7000多亿元人民币,新增利税超千亿元。
而5年的功夫也在金融危机爆发的这一年实现突围。2009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6万亿元人民币,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跃居全国第二,研发人员总数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授权量、创新能力均居全国第一。
2009年,尽管金融危机冲击,但广东企业委托国内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研发的费用仍比2007年增长了38%;而企业的收获更为丰盛,实现利润2009年比2007年增长超过50%。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说,这5年中,广东成功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难题,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
而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产品也为企业成长、转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北京理工大学的邓宏彬教授作为科技特派员入驻东莞市永强汽车有限公司后,成功研发出新一代产品,在金融风暴中冲击最严峻的几个月,就获得了4000多万美元的海外订单。
东莞的柏百顺公司的老总是从餐馆起家的“小老板”,正是因为请来智囊团,该公司今年靠新项目销售额会猛增到6亿元,利润将达5000万元以上。这比8年前分别增加了10倍和17倍。
南粤这片经济的热土,如今已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此次会议上,广东省政府又将与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签订了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协议,从而形成了“三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一省”的产学研合作大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