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念”产品再受追捧 投资须谨慎

2009-03-25 14:42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肖燕
  冷清已久的银行理财市场近期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一批中外资银行已经率先进军蕴含“中国概念”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据普益财富上月的产品报告显示,2月份外资银行发行的几款与股票挂钩的产品均与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股票有关。其中还包括两款花旗银行的QDII产品,这两款结构性票据分别挂钩六只H股,包括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煤能源和中国神华。

    同时,间隔数月后,中资银行也重回了结构性产品的发行行列。2009年2至3月份,中资银行也给春意盎然的“中国概念”产品添了一份活力。招行焦点联动系列的一款挂钩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H股的产品也在发售期间受到热捧。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近期我国产业振兴计划的陆续出台等一系列原因,多数银行对我国在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的信心强烈,于是便顺势借市场热点陆续推出了挂钩中国的结构性产品。而这些信心满满且扎堆发行的“中国概念”产品是否将给投资者带来真正的投资收益呢?

    记者发现,大多数产品仍为看涨股票、商品等设计,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例如某外资银行的一款股票挂钩部分保本型产品,它的挂钩对象就是香港上市的5只中国内地公司股票,而假设五只股票涨幅同时落在100%-105%区间的天数为100天,则投资者获得的收益为(100/360)×预期收益率。也就是说,挂钩股票表现好,并不意味着产品到期实际收益高,而要看产品的整体步调是否一致。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资银行存在以募集资金投资外资银行同类高收益产品的可能性。不管是否如此,都应当谨防落入‘为发售结构类产品而发售结构类产品’的恶性循环。”

    可以预见,这些投资期限多为1年的产品将在明年一季度集中到期,虽然银行在发行时考虑了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因素,而把此次的产品多设计为保本或者保证最低收益,但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仍有可能爆发。

    因此,当下投资者要做的或许更多的应该是看清产品的挂钩对象和收益部分如何计算等关键条款,以防再次受“零收益”之苦。(记者 涂艳)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