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分拆?
自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美各国政府就一直在为那些“大得不能倒”的金融机构“补窟窿”。而近来,关于英国大银行该不该进行分拆的问题更是引起轩然大波。尽管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讲,并不希望分拆旗下的部门或业务,然而出于现实的考虑,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仍不可避免地进行着“瘦身”运动,通过资产出售,来缩小规模、降低成本。
昨日,英国劳埃德银行集团称,将把旗下Employee Equity Solutions(EES)业务以现金4000万英镑出售给金融服务商Computershare。日前,欧盟更是要求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剥离爱尔兰及威尔士地区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而如花旗这样受金融危机冲击颇大的大银行,早在年初就公布了分拆的消息。
据外电昨日报道,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考虑与法国兴业银行进行合并,该计划涉及保险商安盟公司(Groupama)。对此,双方表示否定。
目前,东西方银行之间正演绎着一场“东进西退”的游戏。10月15日,新加坡华侨银行以14.63亿美元收购ING旗下亚洲私人银行业务。而早前,苏格兰皇家银行旗下部分亚洲资产则由澳新银行竞得。
“其实,之所以目前在银行资产的并购中出现这种‘东进西退’的局面,一方面是由地理位置因素决定的。因为当欧美的大型银行剥离旗下资产或分拆业务时,首先考虑的是退出发展仍相对不成熟的亚洲市场。相反,亚洲的一些银行可以借机扩大在本土的发展规模。”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茂辉表示。
他继而指出:“另一方面,欧美银行剥离的往往都是那些盈利相对不稳定或更容易遭受冲击的零售银行业务,而亚洲的银行在私人银行等零售银行业务方面发展相对迟缓,可以借机在此时以低价购得,从而充实自己的薄弱环节。”
混业?分业?
10月23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一口气接管了7家小型商业银行,今年美国倒闭银行的数目已经突破100大关,增至106家。中小银行濒临破产,大银行变卖资产求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该何去何从?
“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是这几十年以来银行业所一直追求的,但是这次金融危机也引起了金融界的反思。”孙茂辉指出,“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金融机构剥离旗下非核心业务及亏损业务,对银行业的复苏可能更为有利。”
混业经营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金融机构发展的一种趋势。专家指出,并不是说金融危机否决了这一模式,而是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反思与探索,究竟是“大而全”还是“小而精”?
“没人能确定哪种模式更好,但是银行的确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是亚洲的银行在收购欧美银行资产之时,更需要这种‘度’的把握。结合自身的机构及发展模式,进行相对的扩张有助于亚洲银行业的崛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全球银行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孙茂辉指出,“但是不能盲目扩张,必须懂得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