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0日电 香港中通社9日刊发特稿说,“人民币国际化”已越来越不止是个美好愿景,而是一步步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尝试。
原文摘录如下:
11日,境外首只人民币基金将获准在港发行。往前推三周,中国人民银行与中银香港才刚刚签署《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取消香港境内使用人民币部分限制;而再往前的6月19日,央行刚刚宣布了重启汇改。
紧随其来的是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的扩大及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的拓宽,这一切无不彰显着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坚定信心。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香港和内地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达132.4亿元,为1月份的10倍;而截至6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已接近900亿元。
境外首只人民币公募基金启航
这只名为“海通环球人民币收益基金”的开放式基金,上周五获得香港证监会的批准,发行规模约为50亿元人民币,以人民币为报价及计价单位,将向香港散户投资者销售。
发行人海通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作为内地大型券商的全资子公司,中资背景备受关注。有业内人士更将此举解读为“人民币回流机制‘小QFII’即将启动的前奏”。
自从《清算协议》正式签署之后,香港各家金融机构已纷纷参与推出各类人民币产品,而推出的人民币基金等产品也多是为将来的“小QFII”做准备。国泰君安(香港)已在中银香港、汇丰及渣打三间银行开立了人民币企业户口,并推出了允许客户直接存入人民币买卖港股的服务。据知,招商证券(香港)、申银万国(香港)也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小QFII”方案。
东亚银行首席经济师邓世安认为,清算协议的签订对“小QFII”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今年应该可以成行。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
但相对于日均交易额逾3万亿的外汇交易市场,今年上半年仅706亿元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实在微不足道。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巫伯雄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很初步的阶段”。
他认为,用作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比例相对不算太高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作为储蓄的功能不高。
不过,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从此前只有一部分国家交易使用,到现今允许全球贸易使用,这已是极大的飞跃。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民币在国外掀起投资热。相对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目前人民币作为投资工具,保值和增值的功能也得到很好的体现。“无论是香港还是国外,对人民币的需求都很大,相较于美元等币种,人民币的投资价值都被看好,”邓世安说。
在他看来,人民币国际化接下来除了应重点扩大作为储备功能外,“关键的一步是继续提升人民币计价产品的种类,让人民币业务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胡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