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5年 中国拥有“更具弹性”的人民币

2010-07-22 14:54     来源:新华网     编辑:程轶文

  21日,基于6.7802的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开始了新一天的交易。此时,距我国正式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恰好过去了整整5年时间。

  5年间,我国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稳步推进汇改,人民币也以“更具弹性”的姿态,行进在其国际化的道路上。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5年来,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小步快走”、双向波动的特征。

  按照2010年7月21日公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汇改前累计升值近22%,年均升值幅度超过4%。

  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眼中,近年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框架和内涵不断得以完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动态趋向合理均衡汇率水平的机制逐步形成;汇率定价更加依照市场供求关系;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市场体制完善进程、金融监管水平提高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应当继续坚持。”胡晓炼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汇改推进的5年中,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国际市场要求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呼声不断。而来自外部的压力曾在今年一季度一度达到“高峰”——3月15日,美国国会130多位议员联名要求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试图借机发动对中国的贸易制裁。

  面对压力,中国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奏推动汇率形成制度改革。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成为中国沉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率先迎来经济复苏的重要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在全球经济危机严重的状况下,人民币汇率制度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50%。

   今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汇改,强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与美元的逐渐“脱钩”,表明中国在汇改进程中依然掌握着“主动权”。

  此间专家表示,在人民币尚未实现资本项下自由兑换的前提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有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改善宏观调控能力,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降低宏观经济的运行风险。

  而国际经验也反复证明,大型经济体采取汇率长期盯住单一货币的模式更易遭受危机冲击,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要求其汇率政策更具有调节的灵活性。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