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及时灵活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不仅大幅增加了支出,在减收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在保增长的同时,我国的财政收支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我国能否完成预算安排中财政收入增长8%的目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果如何?未来是否会作出调整?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研究员。
主持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保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的付出是值得的。从今年1月至5月的数据来看,我国财政收入呈现下滑的局面,然而,5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8%,结束了今年以来财政收入持续数月负增长的局面。您预计我国上半年财政收支会是何种情况,是否能完成8%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
白景明:财政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税收,一部分是非税收入。今年前4个月,我国财政收入是负增长,特别是税收下降的幅度比较大。今年5月份,财政收入出现了变化,财政收入转为正数,这主要在于非税收入的增长加快。财政部公布的5月份数据显示,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3倍。
今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状况,虽然不会像去年那样出现高增长的局面,但是会出现逐步扭转下滑的趋势和逐步向好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面出现的积极现象所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下半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会逐渐转好。
主持人: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目前效果是否已经显现?表现在哪些方面?
白景明: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执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效果是显著的。我认为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财政支出加大的效果明显。从财政的角度来看,我国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而且公共投资的数量增加将会直接带动全社会的投资。按照我国制定的投资规划,投资流向包括廉租房在内的民生领域、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各项产业,这些投资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拉动民间投资。比如投资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会带动水泥、钢材等这些行业的发展,也会使得人们对这些行业发展的预期看好。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包括向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到目前已经投入大约5000多亿元。同时,这段时期,民间投资也在增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