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4日,上证综指创出了金融危机以来的反弹高点,此后,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权重股与以中小板为代表的中小盘成长股走出了长达1年多的背离走势。回顾A股市场不长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这种现象在2000-2001年的行情中也曾出现。可以说,目前的A股市场无论从市场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还是其背后的经济环境,都与那段时间有诸多相似之处,A股市场或许正在经历一个轮回。
指数背离似曾相识。经历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后,A股市场于1999年5月19日发动了著名的“5·19”行情,随后,代表当时大盘股的深成指和代表当时小盘股的深综指同时出现了一轮快速反弹。但在1999年12月后,两大指数出现了明显背离:代表成长股的深综指于2000年初轻松突破了1997年高点后震荡上行,一直持续到2001年6月;而深成指却一直未能突破1997年形成的高点,走势明显落后于深综指。
在本轮行情中,代表大盘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与代表中小盘成长股的中小板综合指数,在2009年8月4日之后也走出了类似的背离行情,自2009年8月4日至今,沪深300指数累计跌幅高达24%左右,而中小板综指的累计涨幅高达32%左右。自7月初以来的这轮反弹中,沪深300指数的最大反弹幅度只有21%左右,而中小板综指的反弹幅度高达42%左右,是沪深300指数的2倍。与此同时,中小板综指在今年4月的上涨中突破了2008年1月形成的高点,在本轮反弹中再次突破了今年4月份的上涨高点;而沪深300指数不但未能突破2007年的高点,在本轮反弹中也未能突破2009年8月份的高点。
高价上市重现江湖。我们统计了一下,在2001年5-6月的两个月内,A股市场共发行上市了14只新股,在当时发行价受限制的情况下,这14只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6.56倍,上市第一天的平均涨幅为205.08%,相当于上市当天的平均市盈率为111.51倍,其中涨幅最高的达413%。
与此相对应,自2010年7月以来的近两个多月内,A股市场共计发行新股46只,这46只新股在询价制度下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4.38倍,上市第一天的平均涨幅为77.3%,相当于上市当天的平均市盈率为96.42倍,与2001年5、6月份新股上市当日的定价已经比较接近。
各类题材受到追捧。在2001年2月到6月市场下跌前的最后一轮上涨行情中,涨幅超过50%的个股有34只,其中2001年每股收益不到0.10元的个股有19只,超过一半。当时的市场热点是重组股、网络股和科技股,所谓“沾网就涨”。
在2010年7月初以来的本轮反弹中,涨幅居前40位的个股,中报业绩不到0.1元的有21只,也超过了一半,在涨幅翻倍的14只个股中,有7只中报业绩小于或等于0.1元。其中,以成飞集成为代表的锂电池等概念股与当年的网络股一样,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追捧。
经济结构恰逢调整。我们认为,最近一年多来市场表现出来的诸多特征与2001年有着相似之处,而这种相似不是偶然的,其背后共同的经济背景就是结构调整。
经历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果断采取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双松策略,这一方面保证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也为2001-2002年政策的收紧埋下了伏笔。此外,过于宽松的政策导致银行坏账潜在风险激增,国有经济在内忧外困下经营困难,而民营经济的规模尚小,不足以弥补国有经济下滑的缺口,整体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再次采取了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之前十年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和汽车均面临各种问题,此时此刻,中国经济与十年前一样,亟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经济又到转型时。
反弹有结束迹象。中小板综指是7月初以来走势最强的指数,但最近两个交易日,中小板综指连续拉出两根中阴线。这种走势我们似曾相识,只是时间要回到4月中旬,指数要换成创业板指数。我们认为,2319点以来的反弹结束的概率已上升至60%,目前大家应该调整操作策略,由激进转为保守,由高仓位转为低仓位,密切关注是否有更严厉的房地产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