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之内有16家银行倒闭:在经济开始好转之时,美国中小银行却开始新一轮银行倒闭,看似奇怪,其实不然。
虽然美国经济有回稳迹象以及政府的扶持令诸如高盛、美银等大机构的业务有缓慢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小银行也有同样的待遇。小银行不稳定性更大,信用度也较差,因此随着房屋贷款问题的不断恶化,都已不堪重负。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在脆弱的小银行身上有更突出的体现。另外,事实上,美国的银行大多数是中小型银行,数量多达一万多家,由于竞争激烈,倒闭也很正常。1987年,美国银行倒闭了184家,主要是由于当时银行的能源贷款无法收回所致。而在1992年的信贷危机中,美国也有一百多家银行倒闭。
从失业率的迭创新高,储蓄意愿的上升,消费意愿的下降这几点上可知,美国当前的经济好转,主要还是依靠过于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而致,并非实体经济层面有根本好转。以前美国的银行是以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撑起来的,金融危机后,消费没能恢复,储蓄率上升,而美国银行业新的盈利模式还没有形成,所以美国银行业还将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只有等经济真正恢复后,企业生产投资等融资需求才能给银行业绩带来较大支撑,在此之前,美国银行业怕是摆脱不了脆弱的处境。
美国中小银行大面积倒闭,对美国乃至对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来说,不利影响有限,更多的是警示作用。美国的银行体制不同于中国,美国是单一银行制国家,我国银行是总分行制。美国有反对权力过分集中的传统,对政府以及政府之外的权力集中不信任,银行业也不例外,在美国很少会有中国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机构的存在,美国是多家银行并存,规模小,同时相应的其抗风险能力就较差。今年倒闭的小型银行,资产规模大都低于20亿美元。因为规模小,占美国银行业的比重不大,对美国金融业的影响和冲击不会很大。从另一面看,这至少有利于美国金融业的优胜劣汰,促使白宫进一步改革金融监管,促进其他银行注重风险管理,调整业务结构,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虽然经过这些年的结构治理,我国银行业安然渡过了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但我们却没有任何理由高枕无忧。美国中小银行的倒闭潮,留给了我们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
首先,政府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银行监管,坚持“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和审慎的银行监管标准。通过资本监管、市场准入以及风险评级,实现对银行持续监管和分类监管,促进银行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和银行监管的透明度,依靠包括存款人、债权人、银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驱动,促进市场发挥约束机制的作用,有效发挥外部监督,促进提高银行业整体经营水平。从美国中小银行大面积倒闭的事件也可以看出,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理性地发展,从而确保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能够长治久安。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深受实体经济的影响,当经济高涨时,普遍具有扩大信贷规模的冲动,而将危机意识搁置在一边。回顾美国历次银行倒闭潮,无不与其信贷过于集中、风险管理缺乏预见性以及银行流动资金不足有关。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如何,最能体现核心竞争力水平。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不能不注重防患于未然,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资本管理以及合规管理,充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在经济向好以及银行资产迅速扩张时,应充分认识其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不违背审慎经营理念和过度放贷给资质不合格的客户,注重自身房地产和其他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政策性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由突发性事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另外,还须降低自身业务的同质化程度,将存款和信贷等业务的集中度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保持充足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应急机制和多层次的流动性屏障,提升对自身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以增强抵御、抗击各类风险的能力。(郭田勇 葛娟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