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做出贡献

2009-07-13 14:1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肖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下半年结构调整应以突出消费为主导 要让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于实体经济

  央行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今年前5个月全国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趋势下,6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又创新高,较上月新增15304亿元,至此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已近7.4万亿元。如此高规模的信贷投放会不会有通胀风险?当前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否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本报就此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

  经济刺激计划成效初显

  问:您如何评价当前我国实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夏斌:对上半年宏观调控的评估,可以概括来说:动作较快、力度较大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已经基本见效,中国经济已处于“见底复苏”的趋势之中,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1-5月份,投资、工业产值、社会商品零售额、采购经理指数、消费等相关数据,均已表明中国经济是在企稳回升。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受危机冲击,银行资产负债严重缩水,恢复经济必须靠央行非常规的超量货币供给来刺激。而中国银行体系本身受美国危机冲击影响不大,初期只是信心受挫,不敢放贷,但银行体系内流动性是充足的。在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信号下,人民银行迅速放松银根予以配合,引导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对保证经济增速8%是非常有意义的。

  应发出稳定信贷政策信号

  问:上半年货币信贷的大量投放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夏斌: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可能不表现为通常意义上的商品物价上,而是表现为资产价格上,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上。根据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如果当一个市场上主要依据未来价格上涨预期来交易,而不是依据未来收益预期或实际需求来交易时,说明市场在开始积聚泡沫。所以,从下半年起到明年,央行应发出稳定信贷政策的信号,是稳定信贷,不是紧缩信贷的信号,针对市场上已发生的物价预期发出预期管理的信号,从谨慎决策出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在“适度”两字上做文章,以确保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作用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